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
宋朝年期一先祖车氏立居无杂姓,故称车村。清朝时期,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属博罗县四区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博罗县二区泰美乡;1956年11月,属博罗县楼下乡;1958年1月,设立博罗县泰美人民公社车盘大队;1978年,称博罗县泰美人民公社车村大队;1983年11月,属博罗县泰美区车村乡;1986年1月,称博罗县泰美镇车村管理区;1999年3月,称车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车村村……。 |
不同村庄迁入,形成新的围村,故名。清朝年间,隶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八德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博罗县响水乡。1958年,隶属博罗县新作塘公社。1983年,属博罗县响水乡。1990年称新围村民委员会至今。2006年响水镇并入湖镇镇。新围村……。 |
始祖九郞公在宋理宗皇中元甲子(公园1229-1230年)落居,因姓邹,故得名邹村。清朝时期,隶属善政巡司署。民国时期,隶属八德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八区博罗县湖镇乡。1958年10月,隶属新作塘公社。1983年11月,隶属博罗县湖镇乡。1986年1月,隶属博罗县湖镇镇。1999年称邹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邹村村……。 |
因村建于罗浮山脚下,故名。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区福田乡,1958年成立山下大队,1983年称山下乡,1986年称山下管理区,1999年称山下村民委员会至今。山下村……。 |
村名来由有其二,其一:明代因打铁业兴旺,故名。其二:大批中原移民定居铁场于宋代,早期居民,多姓氏相连聚居,经过世代繁衍,各各自建围墙,有岗塔、有围门统一出入,加上村庄四边都有溪水围住,出入要经过桥梁或乘坐木船,山贼难以潜入,土匪也不敢侵犯,如同铜墙铁壁一样,故名铁场。清朝时期,隶属博罗县石湾巡司署铁场约;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十二区正义乡铁场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博罗县第五区铁场乡;1959……。 |
1952年称中联乡,1959年-1967年称南坑大队,1968年又改称永红大队,1971年改称南坑大队,1984年3月称南坑乡,1987年1月称南坑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南坑管理区,1999年5月改称现名至今。南坑村……。 |
原名借岭,是本镇朱氏在此居住,因此地低洼容易受水浸而迁走,后来借给林氏居住,人口逐渐增多,有人认为此名不当,使用其他貌似河畔的沙洲,改名砂岭。清朝以前,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管辖。民国时期,随观音阁划归为河源县,属河源县观音阁砂岭村。建国初期,随观音阁重新划归为博罗县管辖,设立博罗县观音阁砂岭大队。1959年,称博罗县观音阁人民公社砂岭大队。1983年,属博罗县观音阁区公所砂岭大队。1987年,称砂岭……。 |
1958年从河源市新丰江移民迁入艾埔此地,后因撤乡设区取名为新村。1958年,隶属惠阳区;1959年3月,隶属麻陂人民公社艾埔大队;1983年11月,隶属麻陂区艾埔乡;1986年1月,隶属麻陂镇艾埔管理区;1991年12月由艾埔管理区分拆为新村管理区、洋田管理区、洪湖管理区、艾埔管理区;1999年,称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新村村……。 |
因原是一大片荒埔地,原取名大埔,当地方言“埔”与“布”同音,改名大布。明正统年间(1436-1449),始有谭氏自惠阳县迁此;1958年,属平山公社,称大布大队;1966年,称大布革命委员会;1984年,与谭公、六德、星合合并称谭公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大布村委;1990年,改称大布管理区;1999年,改称大布村;2005年12月,实行政区调整(粤民区〔2……。 |
由三合水、上新塘、下新塘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得名,1954年,三村成立合作社时改称星合村;1957年,属大布,称星合高级社;1963年,从大布大队析出称星合大队;1964年,又与大布合并称大布大队;1966年2月,属平山公社;1978年冬,又从大布大队析出,复称星合大队;1983年3月,与大布、六德、谭公合并称谭公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星合村委;1990年,……。 |
村旧时村边有一条西枝江的支流,“读”与“独”谐音,故名读光。1977年,从维德大队析出称读光大队;1983年,并入维德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13号文的批复,称读光村委;1990年,改称读光管理区;1998年,改称读光村委会;2017年10月由多祝镇划入平山街道办事处管辖(粤民函〔2017〕2295号),地名沿用至今。读光村……。 |
因形似长坑,得名长坑村。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九区(区府设在多祝镇),称长坑小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永东乡;1963年2月,属多祝公社,称长坑大队;1972年,称长坑大队;1977年,析出长坑、园潭2个大队;1983年,长坑、园潭、田坑3个大队合并称长坑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13号文的批复,改称长坑村委;1990年,改称长坑管理区;1998年,改称长坑村委……。 |
位于黄石径河与西枝江汇集处,故名水口。新中国成立前,属多祝区宝沥乡;新中国成立初,属珠湖乡;1957年,属多祝镇十九区,称水口高级社;1958年,与下鉴、丰年、横塘合并称横塘大队,1960年,从横塘大队析出称水口大队;1963年2月,属多祝公社,称水口大队;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15号文的批复,改称水口村委;1989年,改称水口管理区;1999年,改称水口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水……。 |
因周围山岭松林茂盛,故名万松。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五区(区府设在梁化镇),称万松小乡;1954年,称万松乡;1958年,改称万松大队;1984年,与桥星、彭白合并称万松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与桥星、彭白分开,改称万松村委;1990年,称万松管理区;1998年,改称万松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万松村……。 |
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出名的算命先生住在此处,说此地是风水宝地,在这里居住的人都会合家平安,故名宝安。1950年6月,属多祝区(九区),称宝安乡;1956年,称宝安乡;1957年,称宝安村;1959年,称宝安管理区;1961年,改称宝安大队;1984年,称宝安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8号文的批复,改称宝安村委;1988年,改称宝安管理区;1999年,改称宝安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