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
因有两条坑,合并成一条主体外流的地理结构,因此得名横坑。1931年8月,属惠阳县梁化第十区,称横坑乡;1933年,属惠阳县第十区,称横坑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二十二区(区府设在双金),称横坑小乡;1955年,称横坑管理委员会;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布心乡;1958年,称横坑高级社;1962年,称横坑大队;1963年2月,属新庵公社,称横坑大队;1983年,称横坑乡;1987年3……。 |
一山岭横杠在村后,当地方言“杠”与“江”谐音,得名横江村。1950年,与白马、共和合并称横江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四区(区府设在三洲),称横江小乡;1958年,改称横江大队;1962年,白马、共和析出;1963年2月,属新庵公社,称横江大队;1965年,与白马、共和合并称横江大队;1976年,白马、共和又析出;1984年,横江、共和合并称横江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1……。 |
当地居民历来以碗窑烧碗为业,全村有99条陶,分为上陶和下陶;此地原名横坑陶,据说古代烧过一陶神奇碗,后改称横瑶。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布心乡;1963年2月,属新庵公社,称横瑶大队;1982年,属横瑶大队;1983年,与布心合并称布心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18号文的批复,改称横瑶村委;1990年,改称横瑶管理区;1998年,改称横瑶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横瑶村……。 |
因村位于樟山嶂,取名樟山村。明代至清代,属归善县平山司高坑约;民国26年(1937)属惠阳县第四区高坑乡;1949年12月建制名称为九和村,属惠阳县平白区高河乡;1951年归为惠阳县白花区昂湖乡;1958年10月称樟山大队,属惠阳县白花公社;1961年6月属惠阳县平山区白花公社;1963年2月属惠阳县白花公社;1965年7月属惠东县白花公社;1983年称樟山乡,属惠东县白花区;1987年3月改为樟……。 |
土壤呈黄色,得名黄坑村,后因人口激增,改为黄洲村。1870年,属平山司的升平堡,称黄坑小村;1949年,称黄坑村;1951年,改称黄洲乡;1956年,改称金星农业社;1958年,属海丰县,改称燎星大队;1983年,改称黄洲乡;1987年,并入高兴居委;1989年3月,依据惠东府﹝1989﹞123号文的通知,从高兴析出,称黄洲管理区;1998年,改称黄洲村民委员,地名沿用至今。黄洲村……。 |
因该村地处原仍图镇北部,故名。1951年在元兴围祠堂,成立仍北贫协,1952年下半年成立仍北小乡。1956年成立仍北村小社,分为:老乌石、元兴围小社;山仔、田尾一个小社;卢村、香山、下塘、元生、小份为一个小社;铁冶派小社;南门、新屋为一个小社;庙前、子尾、新塘为一个社;子科、支田为一个社。1957年下半年合并大社,由田尾、山仔、卢村、香山、下塘、元生、子科、子尾、新塘、支田为一个大社,小份、铁冶派……。 |
大兴村 大兴村位于芦洲镇北部,大兴村是一个较小的行政村,辖区面积4.4平方公里,下辖2个村民小组,共95户,397人,主要姓氏为马,现有党员17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00亩(其中水田250亩,旱地150亩),山地面积1万亩,大兴村与芦村村相邻,相隔6公里。大兴村没有集体经济项目,村民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近年来,大兴村依托村两委干部,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管理,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书记:马颂辉主任:……。 |
始建于南宋末年(约1210),曾、刘、谭三姓分别从广东兴宁和江西等地迁来分居于屯仔、刘学、沙上等村,因河水从三村旁横流而过而得名,故名横河。清朝时期,该村隶属博罗县善政巡司署;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第九区四保;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博罗县第四区横河乡;1958年,成立横河公社横河大队;1983年,称横河区横河乡;1986年,称博罗县横河镇横河管理区;1999年,称横河村民委员会至今。横河村……。 |
据查,龙塘村又名白龙塘,因传说八仙中铁拐李杖打嬉戏中的三条龙,其中一条白龙惊恐中飞至于此,故称为白龙塘,后又改为白泥塘,建国后改为龙塘。该村旧时称为白龙塘,后又改为白泥塘,建国后改为龙塘。1949年11月,惠阳推翻国民党统治,建政为马安乡,属第五区(平潭区);1951年至1957年,惠阳县划小区小乡,镇境归属第十区(良井);1957年12月至1958年9月,惠阳县辙区并大乡,马安建政为马安乡;19……。 |
明末清初因西枝江河道变迁,给角湖圩的交通带来不便,就搬迁至河边,取名新圩。清朝年间,三角湖与新圩尾互为村;解放初期属良井管辖,1956年后归平潭镇管辖,1958年成立新圩大队,分管三角湖,新圩尾两个小组;1983年称新圩乡,1987年改称新圩村委会,1989年改称新圩管理区,1999年改称为新圩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圩村……。 |
解放前叫绿松楼,解放后根据李氏定居所建的炮楼,改名为楼下,故名。1953年由楼下、牛轭寨等组成楼寨乡,1956年由楼下大自然村成立楼下高级社,1963年由楼下、大新、青塘合并为楼下大队,1999年成立楼下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楼下村……。 |
该地形周围环山似洞,四面山水汇集流经黄泥塘村出口,取名黄洞。1959年成立黄洞大队,1963年由黄洞、大坪、黄坭塘三个大队合并,统称为黄洞大队,1999年改为黄洞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洞村……。 |
1951年6月属五区平陵乡,1951年12月成立黄沙乡,1957年12月称平陵乡黄沙村,1958年10月称黄沙大队,1984年3月称黄沙乡,1987年称黄沙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黄沙管理区,1999年4月改称现名至今。黄沙村……。 |
1961年成立香溪公社双东大队,1981年称沙迳公社双东大队,1984年3月称双东乡,1987年1月称双东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双东管理区,1999年4月改称现名至今。双东村……。 |
1972年成立三洞大队,1984年3月由大队改乡,又与江厦、花围合并属花围乡,1987年1月由于划分村民委员会,又从江厦、花围划出称三洞村民委员会,1989年10月称三洞管理区,1999年5月改称现名至今。三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