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
旧称上畲;因当地村民居住和耕种的地势较平坦,青山绿水环绕村庄,且其外山山高山路斜,客家话中斜与畲同音,故取名坪畲村。该村清末为大坪堡,民国后期1948年为大坪乡,建国初属梅西区,1956年为大坪乡,1958年属梅西人民公社,1960年从梅西分出,成立大坪人民公社,1983年属梅县市大坪区,1988年称坪畲管理区,1999年称坪畲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大坪镇。坪畲村……。 |
因旧时松源河注入梅江河口东岸有座“金盘宫”而得名金盘里。后村中连年非旱即涝,人民生活困苦,便被人戏称为“金盘变铜琶”,久之地名便习惯称为“铜琶下”。民国时期实行乡、村建制,把铜琶下、琵琶布、大和里合并成一个大村,取铜盘的“铜”和琵琶布的“琶”,故名。1949年属通盘乡,1958年称铜琶大队,1987年称铜琶管理区,1999年称铜琶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 |
因该地资源丰富(有煤、铁、锰、铜等),是有宝藏的地方。其包括宝二、宝三、麻地(旧时称奄子甲,土改时改称麻地)三个自然村合起来称为宝坑村。1961年属松源公社,称宝坑大队,1987年称宝坑管理区,1999年称宝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松源镇。宝坑村……。 |
源于村内有刘、凌、张三姓合一,一与益谐音,故名。1958年称龙虎大队,1976年称宣龙乡,1989年称三益管理区,1999年称三益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梅西镇。三益村……。 |
梅州市丰顺县均田村位于汤坑镇西面。均田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82户,人口98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亩。均田村年平均气温为21.4c,年降雨量约为1816毫米,气候特征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香芋.生姜.花生.番薯.橄榄.上一年均田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33万元。……。 |
因该村地势东部平坦,西面山高林密,有小溪经流村内,原称水源坑。又因水源头处有小瀑布,水声淙淙,后改称水声村。明朝属程乡县万安都;清朝属嘉应州大小立堡;1931年属梅县第七区,1941年属梅县第二区大立乡,1950年属梅县梅南区,1952年起划归荷泗大区,1956年起从荷泗分出归水车乡,1958年属梅南公社,1959年属水车人民公社,1983年属梅县市水车区,1987年称水声管理区,1999年称水声……。 |
旧时,上村廖姓屋背有座山,地名为大面岭,形状像飞鹅过江,故称为“鹅公”。下村的下老屋(即现在韭菜塘)对面,有座山像金鹅孵卵,故称为“鹅母”,塘尾钟姓有口塘,塘中央有座小山,传说有一天早晨有人发现这座小山顶上有两个鹅蛋,鹅峰村由此得名。明朝属程乡县万安都;清朝属嘉应州大小立堡;1931年属梅县第七区;1941年属梅县第二区大立乡;1950年属梅县梅南区;1952年属荷泗大区;1956年从荷泗分出,属……。 |
是由上下咸与和尚坑的合称,故名。1959年称咸和大队,1987年称咸和管理区,1999年称咸和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畲江镇。咸和村……。 |
明朝中期该地设有驿站,遂取名为站里,后改称杉里。明清时属万安乡杉里村,清朝时为畲坑堡揽潭杉里村,1949年属咸杉乡,1958年称杉里大队,1987年称杉里管理区,1999年称杉里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畲江镇。杉里村……。 |
该村原是悦来的一部分,地处樟树坪,新中国后土改时从悦来分出,故名。明朝时隶属程乡县龟浆都下半图,清朝时期隶属程乡县梅屏堡,民国时期隶属梅县梅屏内乡,1950年隶属梅县白渡区莲塘乡(悦一村与汶水村合并),1958年隶属白渡公社,1961年隶属梅县悦来公社,1965年隶属白渡公社,1983年隶属白渡区,1989年称悦一管理区,1999年称悦一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白渡镇。悦一村……。 |
因蓝姓为该地开基祖,同时,这一带山坑特别多,故名。民国前属程乡县石坑堡,民国时属梅县石坑堡,1950年属梅县梅西区石坑乡,1958年属梅县石坑公社,1984年属梅县石坑区,1987年称蓝坑管理区,1999年称蓝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石坑镇。蓝坑村……。 |
因巴庄村地理形貌像仙人现掌,古时巴庄、加庄、红南统称为巴庄乡,形似左手巴掌印,故名。1989年称巴庄管理区,1999年称巴庄村委会,沿用至今。巴庄村……。 |
旧时,该村上游有炼银的土炉,曾称为炉墩凹,中下游地势较平,其间有一溪水中流,溪流两岸上居住着李、赖、罗、钟四姓村民,因民居在溪流之上,故名为溪上村,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期,几个小村合并为一个自然村,取炉墩凹(“卢”与“炉”同音)、溪上村(溪),卢(炉)溪村由此得名。1987年称卢溪管理区,1999年称卢溪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隆文镇。卢溪村……。 |
因该村位于东山河畔的上游,故名。1960年称江上大队,1987年称江上管理区,1999年称江上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隆文镇。江上村……。 |
由洛潭、廖子坝等居民点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村,故称北联村。明清年间属西阳堡,民国时属西阳乡。1958年设北联大队,属梅县西阳公社。1960年西阳公社分出白宫,北联大队属西阳公社。1983改称北联乡,属梅县市西阳区。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更名为北联管理区,属梅县市西阳镇。1998年更名为北联村委会,属梅县西阳镇。2003年白宫镇并入西阳镇,北联村属梅县西阳镇。2012年9月23日西阳镇由梅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