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西镇 | 隶属:梅县区 |
行政代码:441421103 | 代码前6位:44142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车牌代码:粤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44万人 |
人口密度:15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地处梅城之西,故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梅西镇人口数量为1.44万人,位列梅县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
2021年1月,梅西镇被授予2020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梅西镇位于梅县西北部,与平远、兴宁两县(市)6个镇交界,总面积92.7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13万亩,耕地面积16180亩,辖17个村、2个居委,7118户、28669人。镇政府设在龙虎村,距梅城46公里。是边贸重镇,现有车子排、龙虎2个圩场。共有29个党支部(其中1个民营),党员总数1021人。全镇有完全中学1间(梅西中学)、初级中学1间(龙虎中学)、小学14间,共有学生5281人。辖区内有省内知名企业广东省四O一厂。
梅西是革命老苏区,是当年独四大队战斗过的地方,梅县解放后,梅西片设立梅西区人民政府(包括石坑、大坪两个镇),区址先后设大坪、车子排。
文化旅游:
寨岌顶遗址在梅县梅西镇龙虎圩背。年代为周代。1982年发现。陶器以瓮、罐为多,纹饰有方格纹、曲折纹、回形纹、夔纹、席纹、篦点纹、米字纹等。石器有斧、锛、环、镞等。同类遗物可见于附近八个山岗。
历史沿革:
清代,称李坑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第五区一部分。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第二区李坑乡。
建国初期,设梅西区。
1956年,成立李坑乡。
1958年,成立梅西人民公社。
1966年6月,将所属车子排、丰田、石赖、柱坑、幸福等村划归上官塘水库,梅西公社社址由车子排迁往龙虎圩,更名龙虎人民公社。
是年冬改称红星人民公社。
1968年冬,复名梅西人民公社,原上官塘水库所辖的石赖,柱坑、幸福、车子排、丰田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龙虎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车子排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来有一个老上车生产队,1965年后,上官塘修建水库时,把新上车、步岗和东坑桥等3个生产队,与老上车生产队合并为一个村,为祝愿当地人们今后过上幸福生活…[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称白面石下。据说清初时,这里出了一位在吴三桂手下任职的将军,帮着吴三桂作孽。传说他出生时,该地山岗上的石头由白色变成黑色。新中国后改称白面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称鹧鸪凹上村;在清朝末期先祖认为此处是可以长久居住的福地,改称永福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为原来村里北岗有七个泥墩,称为“七星墩”。后因搬山挖泥等原因,泥墩逐渐被搬走,所以取名为罗墩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均和村和田心村合并,故名。清朝末年属嘉应州程乡,民国属梅县石坑堡,1949年属梅县梅西区,1958年属梅县梅西公社,1987年称均田管理区,1999…[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源于其周围的村庄石材少,而该村却盛产石材而著名,就好像人头顶上的篆一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称凤坑;古代田笃下人李文模考中举人后,把凤坑改称田福。…[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布上村;旧时村里设有一学堂,名为布化小学,因崇文重教,后称崇化小学,布上村也改称崇化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旧社会时期,本村辖区内多用水车灌溉,并且水车的数量极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先后曾称李石堡、风坑跃。因当地曾盛产石苎,而改名为苎坑;以后村中老辈取“苎”的同音字“柱”,演变成现在的“柱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源于村内有刘、凌、张三姓合一,一与益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原老官道为中心,东面山势由平远南台豌蜒而来至坪上附近“停结”,称为“南蛇坑”,但尚未成龙;西面“蛇形”至岌背,呈“双龙出海南游”之势,看见圩镇的“打…[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村里以姓石和姓赖的村民居多,故名。1958年称石赖生产大队,1986年称石赖管理区,1999年称石赖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梅西镇。…[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源于其辖区内竹头片的丰仁神和围下片的黄田神各取一个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其村内以宜、唐、夏三姓为主,原取三姓合称谐音“宜塘下”,后改称宜塘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称塘礤;因坑口建有水库,库内原有一圣母宫,称圣塘谐音盛塘。…[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龙田社和增产社(瓜洲)两大生产社合并而成,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