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南镇 | 隶属:梅县区 |
行政代码:441421110 | 代码前6位:44142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车牌代码:粤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900人 |
人口密度: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梅南镇因处梅县南部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梅南镇榜上有名(茶叶)。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梅南镇人口数量为8900人,位列梅县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7位。
基本介绍:
梅南镇位于梅县南部,距离梅城18公里,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古大存、李坚真、王维等革命老前辈曾驻扎梅南开展革命工作。全镇面积14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有农户3124户,人口14817人,镇政府设在新塘圩,圩镇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梅南镇地缘、交通环境优越,广梅汕铁路、206国道,梅揭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梅揭高速公路的入口离镇政府只有1.5公里,80%的村已通水泥路。
梅南镇是中国现代象征诗派创始人和雕塑艺术的鼻祖李金发的故乡。该镇华侨众多,人杰地灵,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万多人,三胞乡贤热爱桑梓,近几年捐款达600多万元,兴建家乡的公益事业。
梅南镇
文化旅游: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团部旧址为第四批梅
李金发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其故居叫“承德第”,是李金发的父亲李焕章到非洲毛里求斯经商取得成功后回乡兴建的。房屋右侧是一个农家书屋。这个农家书屋由梅
历史沿革:
梅南镇,建制于清康熙年间,时称龙冈坪堡(辖地包括今水车镇河东片),后称龙冈堡,又称龙文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堡为区、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称龙文区。
1950年3月,撤销龙文区,设梅南区(辖今水车、长沙和荷泗镇)。
1956年,撤销梅南区,分设梅南乡。
1958年,成立梅南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
1987年4月,改称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圩镇社区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有黄泥坜和侯礤两个居民点,故选两地中各一字组合,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明末文人李素曾在此结庐讲学,门上书有一横额“龙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因交通条件所限,到潮汕一带做官的官员沿梅江河乘船去赴任,是这里必经之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以前该村人口主要由姓蓝和田姓组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该村为山区盆地,上村、下村交界处比较狭窄,中间从南坑、顺里流向梅江河的河流流经该村,似一条扁担挑两个箩筐。旧时当地多数群众从此路径赴官塘圩。“罗”…[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为该村为山区盆地,上村、下村交界处比较狭窄,中间从南坑、顺里流向梅江河的河流流经该村,似一条扁担挑两个箩筐。旧时当地多数群众从此路径赴官塘圩。“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属轩坑乡,1985年乡改村时,按内外位置分称轩外、轩中、轩内,该村位于轩坑的外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属轩坑乡,1985年乡改村时,按内外位置分称轩外、轩中、轩内,该村位于轩坑的中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属轩坑乡,1985年乡改村时,按内外位置分称轩外、轩中、轩内,该村位于轩坑的内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座落在梅南镇的南部且有许多山坑组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梅南镇的北部,坐落于群山环绕的北山峰的一个狭长地带,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大山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因有一条溪穿村而过,村内山地势陡峭、村民都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小溪显得深邃而呈蓝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当地先民迁人该村时,沿小溪逆流而上,进入白水寨以内时,发现地势陡然平缓,小村顺势而进入里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源于九龙嶂的一条小遵河从该村而过,河中水质异常清澈透明,显得很美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村口远望,绕该村而过的山脉形似九条巨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坐落在新塘圩,故名。明朝属程乡县万安都,清朝属嘉应州龙文堡,1912年起分别属梅县龙文堡、梅县第八、第九区、梅县第二区龙文乡,1950年起属梅县梅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