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岭街道 | 隶属:惠东县 |
行政代码:441323002 | 代码前6位:44132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2 | 邮政编码:516321 |
车牌代码:粤L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60.2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6.06万人 |
人口密度:1002人/平方公里 | |
办事处地址:惠东大道163号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大岭原为一自然村,因村后山岭相连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大岭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大岭街道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岭街道人口数量为16.06万人,位列惠东县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大岭街道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撤销惠东县大岭镇,设立惠东县大岭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大岭街道办事处以原大岭镇行政区域为范围,总面积160.2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惠东大道163号 (即原大岭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惠东县辖镇。1966年称平山公社,1983年改称平山区,1987年撤区,改称大岭镇。位于惠州市东部,紧靠惠东县城,距惠州机场8公里,距惠州港35公里。面积227.7平方公里,人口6万。广(州)汕(头)公路、深(圳)汕(头)公路从镇中穿过,西支江纵贯全镇。具有海、陆、空交通优势。辖碧山、陈塘、鮀陂、光明、潭公、大布、六德、鹤楼、星合、下联、三联、大洲、池竹、文布、茗教、万松、洪湖、桥星、白沙布、新安、彭白、春
历史沿革:
1950年冬,属惠阳县第十一区。
1958年,成立平山人民公社。
1965年,惠阳县析置惠东县后,为惠东县辖。
1983年,改设区。
1987年,改设镇。
2018年12月,撤销惠东县大岭镇,设立惠东县大岭街道办事处。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岭原为一自然村名,因旁边的北山与池竹村后的山岭相连,初名大池山,后改称大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取安居乐业之意,得名新安。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平山公社;1983年,称新安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新安村委;19…[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富代表人丁兴旺,祥”字,表示吉利。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传有大片沙梨园而得名。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新安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住东兴而得名。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住新源而得名、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新源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地住新联而得名。2020年10月,新安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新源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惠东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所处地理位置命名。面积较大且平坦。…[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大部分地势较低,且周围种满竹子,取名池竹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曾出了名游姓秀才(文人),当地方言“埔”与“布”同音,故名文布。…[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东南面地势低洼,中间一湖中的鱼大部分是黄尾鱼,故称黄尾湖,清光绪年间改名为黄本湖,后改称洪湖。…[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崇祯年间,卢氏先祖迁入至此,希望生活道路平顺,得名明路村,后因“明”与“茗”同音,改为茗教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周围山岭松林茂盛,故名万松。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五区(区府设在梁化镇),称万松小乡;1954年,称万松乡;1958年,改称万松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泥桥、明新两大队合并时各取一字而得名“桥新”,方言谐音为“桥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村周围埔地长有许多金樱仔树,春季盛开白花,因而得名“白花埔”,当地的方言“埔”与“布”同音、“沙”与“花”同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万松乡析置而来,以彭坑、白沙各取一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圩侧有一水塘,取名塘角圩,民初,当地坤士认为塘角太狭义,改名棠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一小溪从村东侧流过,水清如镜,取名澄溪。…[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土改时,人民盼望美好生活,取春光明媚之意,得名春光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