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黄埠镇 | 隶属:上蔡县 |
行政代码:411722101 | 代码前6位:4117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元顺帝五年(1334),黄姓迁此定居经营黄麻。又因地处汝河渡口,俗称埠口,成村后,得名黄埠。
基本介绍:
黄埠镇地处上蔡、汝南、遂平三县交界处,在上蔡县城西南12公里处,距驻马店市30公里。西邻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东靠省道开龚公路。周驻公路、遂上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全镇辖14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4.1万人、4.1万亩耕地,共有党支部30个,党员820名。
镇招商引资项目上蔡县蓝色港湾休闲有限公司、黄埠镇广源面粉厂等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镇里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建成了埠东商贸街。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5800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7元。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表彰,先后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黄埠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11月,黄埠镇被确定为驻马店市特色乡镇(现代农业型)。
2022年9月,黄埠镇被确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黄埠镇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14年7月,黄埠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元顺帝五年(1334)名黄埠,始有黄埠之名。
明代属黄力里。
清分属瀙黄图瀙河里、黄埠里,蔡津图蔡埠里、问津里,陈新图陈蔡里。
1931年属第二区(黄埠)北宋乡、黄埠乡、问津乡等五个乡。
1941年称黄埠乡。
1949年称黄埠区。
1950年称第五区(黄埠)。
1956年称黄埠中心乡。
1958年成立黄埠人民公社。
1983年改黄埠乡。
1987年撤乡设黄埠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统二年(1334)黄姓迁此定居,因临汝河渡口,又为上蔡至遂平的通道,商贾云集,聚居成村,取名黄埠。…[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庄和张桥原为一村,清雍正十年(1732),汝沙河从村西头向北决口,冲刷成河,受灾村民在新河西岸前后建村,往北,取名后庄,后更名为新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元世祖1260年,忽必烈带兵南征,王姓将领与其不睦,离队在此定居,后建“闺阁楼”一幢,得名王楼。因位于另王楼南,1981年更名为南王楼。…[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王姓自大王庄析出建村,因村小取名小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十年(1377),苑姓自汝南县张楼乡苑寨村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取名苑坡。…[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区域内有前汝河涯、中汝河涯、后汝河涯。明洪武五年(1372),王姓兄弟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汝河西岸,分前、中、后三地建村,取名前汝河涯、中汝…[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蔡姓夫妇迁至汝河西岸以摆渡谋生,后形成村取名为蔡埠口。…[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称王庄。明崇祯年间,官军驻此,称王营。为与邻村老王营区别,故改村名为小王营。…[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东汉光武二十五年(49),尚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建村,故名尚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衍成村,因村旁有石头像狮子。取名狮子口。…[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九年(1670),常姓自无量寺乡小常庄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周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村名周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原小侯庄、后小侯庄人绝,牛张庄扩展,将村连为一体,人们称牛张庄。1949年改称张庄,后演变为后张。…[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冯、肖二氏始祖自黄埠镇狮子口村迁此定居,取村名肖坡,其后来肖氏绝嗣,更名为冯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