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店镇 | 隶属:上蔡县 |
行政代码:411722111 | 代码前6位:4117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古时候一商人在此开店,后因失火后人取名叫火烧店。后因忌讳“火烧”二字,以谐音称和店。
基本介绍:
和店乡位于上蔡县东南32公里处,面积90平方公里,全乡辖30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316个村民组,7.8万人,8.4万亩耕地,东临项城,南靠平舆,地处二市(驻马店、周口)三县(上蔡、平舆、项城)结合部,上和、上项、平周公路交叉过境,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
全乡形成了以粮食、花木、林果、瓜菜、畜牧养殖五大主导产业,呈现出“团结稳定、务实发展”的良好局面。2002年以来,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十强乡”,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
荣誉排行:
2019年9月,和店镇被确定为2019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历史沿革:
古时候称火烧店,后演化和店,始有和店之名。
清分属大河图大陌里、茅河里,包芦图包沟里、芦沟里,蔡龙图卧龙里。
1931年属第四区(大刘寨)。
1941年属和店乡。
1949年属洙湖区。
1950年属八区(和店)。
1956年属党店中心乡。
1957年设和店乡。
1958年成立和店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和店乡。
2014年撤乡设和店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和店原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居到此地,因曾遭大火烧毁,名为火烧庄,后来本村居民嫌火烧店名不雅,因谐音改为和店。…[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庄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和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三年(1370),卓姓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到此安家落户,故名卓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氏祖先于明洪武四年(1371),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和店北张李村定居。康熙三十年(1691),李氏三人分点定居种地,李甫在此以农谋生,名称李板庄,后称李…[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兄弟二人不许居住在一起,兄姓为朱,住在上蔡县城东30公里崇礼乡坡朱家,弟原姓未改,住处以方姓名方庄。从此…[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有个叫王连的人在此安家,为防土匪发动村民修寨,后人为纪念他,取村名王连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顺治五年(1648),刘曾海、刘曾炎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迁到李村定居,刘李二姓商量取名刘李庄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咸丰二年(1852),从涧沟王(现本乡李集村委会)迁来三户姓王人家,清光绪五年(1879)从本乡大许村迁来三户姓许人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从…[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葛老原名小祁庄,因战乱所致辞,村人绝迹。仅存故址遗迹及坟墓。明朝成祖(1403),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弟二人建村,起名葛家庄(后葛老)后因后处有葛…[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氏一家由山西省洪洞县迁移本乡。因当时地势不好,随而迁到,只有兄弟二人,取名小刘庄。后刘氏一家又迁到在距小刘庄东南200米处居住,起村名前刘庄,改名后…[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范姓驻此建村,称范庄。明天启四年(1624),王氏祖先名玉瑶,从山西洪同县迁至。经十几年代的发展,1950年王族已达221户,813人,范氏一户又…[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在和店至蔡沟的中间南北相距都是八里地,在村南侧拐个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6),有三户柳氏住西,两户曲氏住东,当时人称柳庄和曲庄。清朝乾隆三年(1738)柳曲二氏相继绝户。清乾隆五年(1740)宋氏大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二年(1645),许氏始祖从同西洪洞县许家营村迁居。顺治五年(1648),命名为大许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氏二兄弟由山西洪洞县带领家人迁此村,居多姓王,村庄又大了,故名大王。…[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先叫胡岗镇。因此地芦苇很多,清代乾隆年间,改为芦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杨氏家族迁居此处,起名杨庄。1952年,杨氏家族为念先人,又起名杨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移居于此,因祖先姓程,故名大程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区域内有前程阁、后程阁。清顺治元年(1644),程姓祖先为避朝中之乱,从河南登封迁移到上蔡东七十余里定居,在此立碑建房,坑南为前程阁,坑北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肖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和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位于五肖。六肖村碑文记,始祖肖时中、妻肖赵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和店东芦沟村,肖有六子,各占一地为一村,按大小顺序属为庄名,五肖排行老五,取名五…[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孟其会一家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1605年孟其公侄子孟兵多一家也迁此来,取名孟营。…[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曹氏兄弟二人携带家眷从大许村迁来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张姓居此,加之地势坡洼,故取村名坡张。…[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三年(1370),一个名叫肖时中的人,从山西三河县迁至此地,他有六个儿子,分居六处,自成村落,因为此庄为第六的居住地,故得名六肖。…[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唐(公元923),群众便在村东南角的高土陵上建成天爷庙,因天爷庙为最高圣的神灵,遂取名为高庙,遂取名为高庙。…[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二年(1646),从山西洪洞许家营迁居大许村。顺治五年儿子为耕地方便,分居许集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侉子营村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是在原中赵村的基础上发展开成。由于从北方迁来,所以叫垮子,由于和姓赵的因为买卖发生纠纷,引起打架,打官司打赢了,…[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三年(1740),张氏老三张永从高庙迁居,因排行老小,故称小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天启四年(1724),朱元始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村下迁居来此,因姓命名大朱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