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白沙村[2]

白沙村[2]

  白沙村座落东石镇南端,与金门隔海相望,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曾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屯兵之地。白沙村现有901户,总人口3032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5000亩。全村分为八个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海上养殖业——紫菜、花蛤及计小海为生。全村现有企业13家,2009年全村经济总产值约1亿2千万元,人均收入10496元。改革开放以来,在村两委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白沙村取得了一定的成……。
  白沙村地处建阳市东部回龙乡境内,东与西瓯浦村接壤,西靠水吉镇,南与均中村相邻,北与半天霄村相依,距建阳市35千米。2011年末,全村有152户603人,均为汉族,村民以蔡、詹姓为主。全村总面积13.7平方千米,其中水田1326亩,山地19279亩,村落用地面积120亩。境内大部为低山丘陵,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675.5米,最高点为高峰顶,海拔1098米,最低点为竹林前,海拔253米……。
  洋口镇白沙村地处富屯溪北岸,鹰厦铁路贯穿全境,与316国道隔河相望,距洋口镇区 3 公里。全村土地面积7045亩,其中耕地面积695亩,林地面积4575亩,总人口860人,216户,5个村民小组,拥有党员32名。该村主要特色:白沙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和苗木培育,并形成自已的规模与特色。蔬菜种植面积一般在200亩,秋冬季节可达400至500亩,白沙腌菜小有名气。瓜果种植主要以早春红玉为主……。
  白沙村位于新罗区白沙镇集镇所在地,由白沙溪东、溪西、热水、后隔、秋竹坪五个自然村组成。村中具有丰富的水利、林业、煤炭等资源,还有竹器厂、机砖厂等小型企业。全村总户数1107户,总人口3810人,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党员数69人,其中女党员8人,村民代表58人。全村土地面积集体时2300亩,国家单位征用、福三线公路用地、白沙水库库区和移民用地以及白沙小城镇建设用地等建设用地1200余亩,现有耕地面积……。
  白沙村位于旧镇镇东南部,北邻桥头村,西邻狮头村,东隔浯江江口与竹屿盐场相望,南邻浮头湾海域。旧镇通竹屿的县道从村北通过。政区沿革白沙民国时期为旧镇镇白沙保。新中国初期为第八区(后改为浯江区)白沙乡,1956年10月撤销浯江区,白沙改属旧镇镇。1958年9月改为属旧镇公社的白沙大队,即今旧镇镇白沙村,以一个自然村为行政村。现有1018户,4155人。姓氏源流 白沙村为陈姓聚居地,始祖陈克建,……。
  白沙村在美林街道驻地西北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江厝。有江厝、庄厝、柑园、王厝4个自然村。有8个村民小组,390户1769人。有耕地513亩,山地500亩,主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林果有龙眼、芒果、桃李等。域内有白沙小学、卫生所,规模企业有百沙消防工贸等。乡村公路连接泉永德公路,交通便捷。白沙村境内土壤多数含有白沙粒,故以土壤色称,取名“白沙”。元、明、清属二十四、五都,民国时期属崇仁乡碧沙保,194……。
  白沙村是白沙镇政府所在地,是白沙镇政治,文化,商贸中心。白沙村西沿闽江,村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村有黎明,埕元,花云三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农户1103户人口3853人。全村党员(正式)133名预备党员1名。村两委成员7人,大学生村官(书记助理)1人。全村耕地面积996亩,林地面积2399亩,有南山脐橙示范基地150多亩。有万丈底淡水养殖100多亩,还有小规模的淡水养殖和禽畜养殖。村民主要以种……。
  谢姓于宋真宗初期从南雄迁入,黎姓于宋末从南雄珠玑巷迁来,明初蔡姓从增城西山迁来,此地土质属沙壤土,地下有丰富的白色河沙而取名白沙。清朝时期,隶属博罗县石湾巡司署白沙约;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十二区正义乡白沙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博罗县铁场区赤沥乡;1958年,隶属长宁公社白沙大队;1983年,改称白沙村,隶属博罗县铁场公社白沙乡;1986年,称石湾镇白沙管理区;1999年,称白沙村民委员会至……。
  白沙村是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41323110211。
  新中国成立后,安墩、松坑和石塘合为一个公社,称白茨乡,后白茨改称白沙。1949年,称白沙村;1950年,属安墩区,称白沙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二十区(区府设在安墩),称白沙小乡;1956年,称初级社、高级社;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松坑乡;1958年,称白沙公社;1961年,称白沙大队;1963年2月,属安墩公社,称白沙大队;1972年,称白沙乡;1976年,称白沙大队;1987……。
  该村开基祖邹姓,当时他来到村口看到该地是荒芜人烟,且在村口只是看到一大片都是雪白的沙,故名。1987年称白沙管理区,1999年白沙村委会,沿用至今。白沙村……。
  因从前村里,雨水稀少,土壤多为白色细沙,故名。1951年称白沙乡,1958年称白沙大队,1983年称白沙乡,1987年称白沙管理区,1998年称白沙村委会,沿用至今。白沙村……。
  白沙村委会毗邻白清线公路和珠木线公路,金场河畔,距离县城29公里,离洲仔墟镇10公里。下辖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00多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000亩,山林面积43725亩。白沙村委会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处于白沙街位置。近年来,白沙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竹木加工等个体民营经济,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同时,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沙糖桔,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因靠近古白沙圩而得名。相传三国时期(220-280)已有人家在此定居,称白沙村。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白沙行政村,属八区白沙乡。1953年结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属六区麻埠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开始合并小乡,区冠以地名,属白沙区白沙乡。1957年2月撤区建大乡,属白沙乡。1958年5月进一步并乡,属白沙乡。1958年11月公社化初期,属东风人民公社,改……。
  1953年称白沙乡;1958年称白沙生产大队;1983年称白沙乡;1987年称白沙村委会;1989年称白沙管理区;1999年称白沙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白沙村……。
更多资料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