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芝麻洼乡 | 隶属:太康县 |
行政代码:411627204 | 代码前6位:4116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8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该村原名董安镇,因镇外设有围寨后改称应靓寨。明万历年间,此地盛产芝麻,因地凹连年遭遇水灾,冲击成一片洼地,取名芝麻洼。
基本介绍:
太康县芝麻洼乡位于太康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处在太康至通许、开封的公路沿线上,面积80.5㎞2,人口5.2万。肥沃的土地,勤劳的人民,历史上以太康“四大名旦”闻名于世,素有太康“西北粮仓”之美称。
芝麻洼乡可耕地面积8.2万亩,土地平旷,土质优良,经化验富含氮、磷、钾、锌、铁、硼、钼、钙等多种元素,适应于种植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大乡。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涡河、尉扶河由西北向东南平行贯穿全境。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四水战略”,即引来黄河水,挖掘地下水,利用天上水,拦截过境水。引黄干渠纵横交错,是作县及至全区引黄灌溉面积最大的乡。
林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芝麻洼乡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四区(高贤)。
1965年设立芝麻洼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芝麻洼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万历年间此地盛产芝麻,因地凹连年遭遇水灾,冲击成一片洼地,取名芝麻洼。后村落一分为二,因在位于芝麻洼东边,故取名为芝麻洼东。…[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万历年间此地盛产芝麻,因地凹连年遭遇水灾,冲击成一片洼地,取名芝麻洼。后村落一分为二,因在位于芝麻洼西边,故取名为芝麻洼西。…[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天佑年间一个叫王四的人在此定居,取村名王四村。后人认为经常呼叫来祖人名实属不尊,故更名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惠宗年间,王姓在涡河北岸居住,因在涡河上建一座木桥故取名王桥。…[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元年(1735)孔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孔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恒山寨。明洪武年间居民沿山岗南端居住,故名南岳岗。…[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张姓、候姓在此建村,名为张候村。后任姓迁来,家族兴旺人口增加较快。清初任姓在村周围修筑寨墙,故改村名为任寨。…[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天佑年间来祖张玉条在此建村,取村名张玉条。明崇祯年间在大兴建寨之风时修筑寨墙改村名为仁义寨,后苑姓兴旺,于1901年更名为苑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七年(1512)邢氏在此建村,取村名邢庄。后在村内兴建一座小楼,更名为邢楼。…[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乾德二年(964)邢氏家族中一连有两位妇女生双胞胎,都是一男一女,男者叫丁,女者名花。村名取为丁花村。元皇庆元年(1312)邢氏分家,分居东西两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乾德二年(964),邢氏家族中一连有两位妇女生双胞胎,都是一男一女。男者叫丁,女者名花。村名为丁花。到元皇庆元年(1312),邢氏分家,于相距1华…[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十一年(1672)因李氏兄弟二人在相距半里地分别建村,居东的称东李庄。居西的称西李庄。为东李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迁此居住以制作棒槌为生,渐成村落,取村名张棒槌,后人嫌村名不雅更名为张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村北有一条小河,名为明之河。村名为明之村。清道光二年(1876)陈姓在此居住,人丁兴旺,屡遭洪水袭击,于是在村庄周围修建寨墙,故改称陈寨。…[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张姓村民在芝麻洼西建村并盖楼一座,取村名西楼。…[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汉时期王莽追杀刘秀,追至西,刘秀看一老农正在犁地,恳求农夫帮他躲过此劫,农夫忙将刘秀掩埋于墒沟之中,并将牲口站在此处遮掩。王莽军士过后,刘秀站起。当…[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5)张氏迁此建村居住并修寨墙一座,寨门用铜片裹制而成,取名铜城,后演变为桐城。…[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太武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时期孔氏来此建村居住,故取名为孔庄。元惠宗年间建寨墙一座,更名为孔寨。…[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8)牛姓迁此安家落户,后人丁兴旺,取名牛家。…[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庆二年(1523)施姓在此建楼房一座,取村名施楼。…[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二年(1742)白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取名白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末年有一大将名叫张郃,带着军师寻找扎营之地,到此发现两河交叉三角地为龙口之地便在此地安营扎寨,后人为纪念,取名张郃营。…[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郑庄。元惠宗年间因战乱郑氏携家人外逃,其家产让佃户杨氏照管,将金银用皮箱装好偷沉入井内。郑氏始终未归,杨氏在清理井下淤泥时将皮箱金银捞出以此发家,…[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咸丰年间花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为花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刘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并在村西头建一座小桥,取名刘桥。…[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三年(1671)李姓在此建三所楼房,东西依次排开,彼此相距2里,不久后形成三个村庄。分别以所处地位置命名东所楼、中所楼、西所楼。…[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庄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条洪河过往船只以河岸枣树为标记停船靠岸,又因地势较洼,故名枣村洼。…[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八年(1375)陈三秋在此建村,后繁衍后代,取村名为陈三秋。后人觉直呼其先人名称不好,于1921年改村名为陈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