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地处马鞍山市的南端,东与永丰河相临,西与宁芜铁路为界,南与采石河相隔。全村总面积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658人,总耕地面积近3000亩,90年代初期我村是一个农业大村,随着我市近几年来的发展,尤其是我村地处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区域。目前我村已被征迁和拆掉了16个村民小组,由过去的18个村民小组,只剩下2个村民小组,已转户的村民达1900多人,因此我村由原来的农业大村转变成了几乎没有农业……。 |
南村因在潭柘寺地区东沟的最南端,故名南村,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南村位于潭柘寺镇东南部,村域面积233.80公顷,全村现有462户785人。该村交通便利,108国道途径该村。未来主导产业将以农业观光为主,现有农业观光园1个,种植核桃200亩,樱桃100亩以及杏、桃、柿子等果品。联系电话:南村村委会60862547……。 |
南村村委会简介南村村委会位于荷塘镇的北部偏西,北邻佛山市顺德区的均安镇,西与本市棠下镇隔西江相望,东、南与本镇唐溪村相邻,全村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下辖三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人口3028人,耕地及鱼塘面积1097亩。二00九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比二00八年的4.1亿元增长17%,农村人均年纯收入8668元,良好的局面是今后发展的新开端。近年,经过镇府的整体发展规划,实现岛内四桥五路……。 |
明朝万历三年(公元1575)设立普宁县,并设立南门乡至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12月经普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龙乡至1957年8月;1963年12月经普宁县政府批准成立西南大队至1979年9月撤镇改称南村管理区;1987属洪阳镇称南村村委会;1991年改称南村管理区;1999年改称南村村委会,并沿用至今。南村村……。 |
1951年称南村乡,1958年设南村大队,1983年设南村乡,1986年设南村村委会,1990年设南村管理区,1999年设立南村村委会,沿用至今。南村村……。 |
因村委会辖区内有南村自然村,故名。宋朝年间郭、彭、吴三姓迁此建村。1949年11月,阳江县撤销保甲制,建立行政村,称南村村。属五区那济乡。1953年,属十一区南村乡。1956年12月,区冠以地点,属海陵区。1957年2月撤区建大乡,划归海陵乡。1958年11月归英雄人民公社,称南村管理区。1959年体制下放,撤管理区设南村生产大队管委会。同年10月调整公社,属海陵人民公社。1961年5月,属县直属……。 |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姓甘的人家,担着母鸡、狗仔迁居,当路过此地时,篮索突然断了,便定居于此,并取名“篮断”,后取谐音“南村”,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称南美大队,1983年撤社设区,改称南美乡,1987年改设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南村村委会,沿用至今。南村村……。 |
该地名来源于较早年代是南氏家族村落地,故而以南氏得名。清乾隆年间属博罗县苏州巡司署管辖;民国时期划归河源县,属河源县二栋村;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划归博罗县管辖;1958年,设立博罗县观音阁人民公社,1983年,称博罗县观音阁区公所,1986年,称南村管理区,1999年称南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南村村……。 |
清朝先民从广东河源迁居至此,初名南山村,后简称南村。清朝建村,旧名南山村,后简称南村。20世纪30年代设南山乡。1987年改乡为村,设立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南村村……。 |
解放前属高要十区南村乡。解放初,由芙罗乡、南村乡、杜村乡合并成立三联乡,1952年属高要十区、十一区,1955年属金利区,1958年撤三联乡分设南村、杜村、芙罗三个大队,属金星公社,1959年属蚬岗公社,1983年南村撤大队设乡,1987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撤村委会设管理区,1998年改称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南村村委会位于蚬岗镇南部,总人数1881人,户数544户,耕地面积2200亩,……。 |
南村村,地处黎埠镇的东南面,距圩镇约8公里,现有人口2790人,常年外出782人,耕地面积3312亩,设村民小组18个(分别是下岩、浪仔、六楼、军崀、军塘、石洞、马岭、东门、中心、老屋、塘角、元塘、门楼、山塘、立新、隔坑、白屋、楼脚)。已铺设水泥硬底化公路,交通便利。村集体较为固定的收入项目是:电站分红。村民致富渠道主要有:种养。……。 |
位于四九圩东部,东与新会县毗邻,南与坂潭相接,西与四九圩接壤,北与松头相邻。耕地面积3890亩,其中水田3288亩,旱地602亩。现有人口3743人。民国期间属台山县第一区南村乡,抗日战争期间,四九沦陷,该区积极组织乡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1958年称四九公社南村大队,1986年改称-管理区。管理区委员会驻在源兴村附近,距县城13公里,汽车可直达。现辖望岗、源兴、石臂、学村、仁各、仁安、南湖、下坡……。 |
梅州市大埔县南村村位于洲瑞镇。我村辖1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35户,人口1683人;全村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5亩。 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0.7°C至21.4°C,年降雨量约为1420毫米,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雨量充足。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蔬菜、花生、木薯等,村特色经济收入以水稻为主,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667万元。 2009年村集体经济约2.1万元。全村以纯……。 |
南村地处白云区太和镇龙归片区,距广州市区18公里,面积约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0多人,有14个经济社。南村约于南宋中期建村,距今已有800年历史。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名的《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是南村周姓的先祖。座落于村中的“周氏大宗祠”(俗称“孖祠堂”)建于300多年前,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村还是广州市知名的侨乡,现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达6000多人,他们长期以来为南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
从2016年1月从那仙村民委员会分设为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南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