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龙凤村

龙凤村

  我村位于姚李镇区南部,属于大别山外围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山场面积大,四级长青,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大顾店火车站坐落此地,距姚李镇区15公里,顾梅公路在我村经过3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24个村民组,1100户,4548任,可耕地面积4600亩,总面积40平方公里,人均年纯收入4500元。我村现有村干12人,组长24人,党员102人。我村以农业综合治理为主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
  因有楼有树原叫楼树庄,后谐音楼树、龙凤,后就叫龙凤庄,寓意龙凤呈祥吉利。解放初属板集区;1951年划属口孜区东楼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王古同乡;1962年人民公社划时属王古同公社;1969年建汤新寨大队,1970年并为杨楼人民公社;1975年建丁庄大队。1984年2月,同期成立丁庄村,后由丁庄大队分出,成立龙凤村。同时建立有新寨村。1984年撤社设乡属口孜区王古同乡;1986年划为枣庄区李桥乡;……。
  “龙凤呈祥”寓意吉祥安康,符合村民的愿望,故名龙凤。2003年合村并组时撤销由黄家园村、忙表村、土地堡村合并而来为龙凤村,隶属清溪场镇。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隶属龙凤坝镇。该名沿用至今。龙凤村……。
  因此地建筑物而得名,因境内有一龙凤桥而取名龙凤村。1986年,被称为民主大队、龙凤大队、麒麟大队。1986年后,改为村,分别为民主村、龙凤村、麒麟村。2004年,原龙凤村、民主村、麒麟村合并为龙凤村村民委员会,其下设四个自然社,分别为:龙凤村一组由原龙凤村一、二、三、四队组成,龙凤村二组由麒麟村一、二、三、六队组成,龙凤村三组由麒麟村四、五、七队组成,龙凤村四组由原民主村一、二、三、四队组成。20……。
  辖区内曾有一座寺庙名为龙凤庵,始建于1666年,故名。1949年前属杜市乡第六保,1949年改名为龙凤村,1958年改为龙凤管理区,1962年改为龙凤大队,1966年改为红卫大队,后恢复为龙凤大队,1984年更名为龙凤村,隶属杜市乡。2001年村居合并时将鱼谷村所属行政区并入龙凤村,隶属杜市镇。龙凤村……。
  清朝末期,建房于此,以“龙凤呈祥,象征吉利”之意,取名龙凤塆,村以龙凤为名。1949年为海棠乡6保,1950年为海棠乡6村,1958年为石堰(区)人名公社15管任3连,1961年为海棠人名公社龙凤大队,1984年为海棠乡龙凤村。1994年为海棠镇龙凤村。得名后沿用至今。龙凤村……。
  此地有一团堡,称龙凤,得名。1952年设龙凤村;1958年为龙凤大队;1982年复名龙凤村;2005年原龙凤村、新沙村、力坝村合并为龙凤村,地名沿用至今。龙凤村……。
  以境内龙凤寺而得名龙凤村。1961年11月,成立龙凤大队。1984年6月,撤销龙凤大队设立龙凤村村民委员会。2009年3月,龙凤村、大湾村合并为龙凤村。龙凤村……。
  自古以来就有龙凤村落,一直沿用至今。解放初,属大桥公委,1953年8月实行乡制,属大桥乡,1956年8月撤乡设公社,属大桥公社,1961年5月撤社设乡,属大桥乡。2014年撤乡建镇,属大桥镇至今。龙凤村……。
  因村民期望后代子孙成龙成凤,故名。民国时期先后属天水县第六区管辖,实行保甲制。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归天水县三岔区东岔乡管辖。1951年5月至1958年8月属天水县立远乡管辖。1958年9月至1961年6月归天水县葡萄园公社管辖。1961年7月至1968年9月归天水县元龙区立远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10月至1983年11月归天水县立远人民公社管理。1985年7月县改区,属北道区立远乡人……。
  龙凤村是诗洞镇19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圩镇西南面,距圩镇6.5公里,全村总户数900多户,人口5600多人,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单一的种植业和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为主,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960多元。龙凤村委会由原来的新凤村委会和双凤村委会合并组成,辖26个村民小组,20多个自然村,村委会新的办公楼已于去年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群众对发展林业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和参与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发展。目……。
  因村委会区域西南面有山形似龙、凤状,故名。1953年为龙凤乡。1958年为龙凤大队。1983年11月为龙凤乡。1987年为龙凤村委会。1989年4月为龙凤管理区。1998年为龙凤村民委员会。龙凤村委会邻近凤岗墟镇,全村总面积773公顷,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93人。龙凤村委会利用邻近墟镇的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和加工企业,怀集县最大的化工厂-----星龙矿冶化工有限公司就座龙凤村,该厂安排就……。
  “龙”即为纪念龙颈寨下;“凤”即语意着龙凤呈祥的美好愿望,故名。民国前属程乡县石坑堡,民国时属梅县石坑堡,1950年属梅县梅西区石坑乡,1958年属梅县石坑公社,1984年属梅县石坑区,1987年称龙凤管理区,1999年称龙凤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石坑镇。龙凤村……。
  以辖区内曾设立过龙美塘和凤竹两个农会各取一字,故名。陈氏始祖于公元1600年从罗定素龙新屋地迁居本村凤油坪自然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自然村落。之后,梁、欧、叶氏始祖相继迁居本村。龙凤村委现有陈、欧、梁、叶等4姓,最大姓梁,占全村人口37%。1954年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从当地的龙美塘河凤竹农会各取一字,取名龙凤。1958年公社化后,该地域并入罗城公社双东大队。1959年11月属罗定郁南两县合并……。
  龙凤原名龙泵,壮语Loengzbyoengx,指有水的溶洞。因该屯西南山岭有个有水的溶洞,故名;后谐音雅化为龙凤。1952年隶属高平乡,1958年属高平大队,1962年属高平公社,1968年属高平大队。1980年从高平大队分出,成立龙凤大队。1984年改龙凤村,设龙凤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设龙凤村公所。1995年6月复设龙凤村民委员会。2021年2月5日改称龙凤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龙凤村……。
更多资料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