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村位于南阳镇北边,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邻日新村,西靠联义村,南连罗坊村,北接茶溪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黄坑村是一个人口较集中的居民区,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818户,3718人,66名党员,54名村民代表,贫困户共有194人。村民委员会下属各组织健全,村部设在新村沿河路。全村耕地面积1680亩,林地面积6164亩。1997年黄坑村被龙岩市定为新村建设示范村,由县村规划设计室设计,当年5……。 |
居住地是一个狭长山坑,黄氏开基,称为黄坑。1998年改为黄坑村民委员会。原富民小学改建。黄坑村……。 |
黄坑村地处长校镇最西北面,辖上黄坑村、下黄坑村、丁里上三个自然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居住分散,全村共有98户,总人口402人,其中(上黄坑自然村35户,178人,于1991年以来陆续搬迁长校村居住19户,95人。下黄坑现住2户,6人),丁里上居住集中,人口较多,村部建在丁里上,耕地面积496亩,山林面积5946亩,其中(造林2500亩,毛竹山530亩,油茶树山100亩)。黄坑村四处是山,地处偏僻,……。 |
徐市镇黄坑村位于建阳市的南部,距浦南高速公路徐市互通口48公里,距阳顺公路6公里,距建阳城市区60公里。全村现有302户、1242 人,44名党员。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黄坑村有耕地面积2121亩,山地面积21112亩。村里竹木资源丰富,其中毛竹山面积4500亩,笋竹业和木材加工业是本村的主村产业。2008年发展烤烟220亩。2007年村财收入 14.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856元。……。 |
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黄坑村,全村主要为济阳蔡氏,据族谱记载为宋朝龙图阁大学士 忠惠公蔡襄后代。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黄坑村四面环山,海拔400米,最高海拔1050米,主要发展林业,农业。主要经济作物为毛竹,芦柑,早蜜。信仰圣龙祖殿清公福主。圣龙殿坐落于距离黄坑村3公里的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大坑村八仙岩下。……。 |
黄坑村位于长汀县庵杰乡西南角,东邻本乡庵杰村,西与本县铁长乡交界,南与本县大同镇交界,北连本乡长科村,闽西佛教的发源地八宝山俊峰寺座落于本村。村部设在风景区峻峰寺山脚下,距集镇2.5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25户,1455人,46名党员。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村村民分散居住在21个自然村。全村共有林地面积2.3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82.9%;耕地面积653亩,其中水田……。 |
黄坑村位于曹溪镇东部,距集镇中心7公里,是一个山区村,也是一个革命基点村。全村44户、158人,党员17人(其中女党员3人),总面积1.28万亩,耕地面积253亩,林地面积1.2万亩。交通便利,一条7公里的水泥道路直通村庄。矿产资源丰富,出名的黄坑煤矿企业在黄坑村境内。村民勤劳致富,发展养猪业、林业、蔬菜业和运输业,部分村-合办矿,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村财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 |
黄坑村东与平和县芦溪镇山岗村毗邻,南跟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接界,距永定县城75公里。有仰天、黄坑、永罗三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56户,1200多人,[村风村貌] 自古以来,黄坑村百姓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热情好客。邻里乡亲,互助互爱,兄弟妯娌和睦共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历史人文]黄坑村革命历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时期出现过饶、和、埔“五坎”区的第一任苏维埃主席。……。 |
因黄氏开基于大寨尾山坑下,故名。1947年为镇海乡黄坑保,1950年为第三区黄坑乡,1959年属港尾公社黄坑大队,在此期间,政府号召兴修水利,建设于前线水库,迁移五个自然村、淹没农田1000多亩,迁移民房、建设新村,至1961年黄坑分为二个大队、黄坑、新村,1984年9月改为港尾乡黄坑村,1988年5月从港尾乡析地置隆教畲族乡,改为龙海县隆教畲族乡黄坑村,1993年改称为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黄坑村委会……。 |
该地以山多黄土,位于小溪之间,故称黄坑。1949年前属长汀县四堡区,1951年规划连城县属四堡区上枧乡,1958年属四堡公社上枧大队,1984年属四堡乡上枧村委,1988年划出为黄坑村委,2016年撤乡设镇属四堡镇黄坑村,村委会设在上黄坑自然村。下辖:上黄坑、下黄坑2个自然村。黄坑村……。 |
黄坑自然村方圆11.82平方公里,东至三宝溪以溪为界,西至下图后山,与溪门村毗邻,南至莆田市庄边镇下田村、仙游县游洋村交界,北接念后村,全境为原始森林所覆盖,2005年林业部门划为生态林的就有1万余亩,村所在地是天成的玲珑小盆地约198亩。四面环山,一水贯穿,山不高而云深林茂,岩无奇而偶露峥嵘,百年古树,遒劲挺拔,饱经沧桑。这里最可贵的是广袤的森林中流出的小溪,从村中穿过,那潺潺的溪水清澈透底,特……。 |
黄坑村原称黄岭坑,解放后自1968年直属澄源区黄岭公社,1969年外屯成立公社后,划外屯管辖。自古称为政和县南立八都。1948年成立党组织,为我县第二个成立党组织的村,属老区村。1986年之前行政村驻外店,1986年后迁移外板,2000年后村部又迁至外店,全称政和县外屯乡黄坑村。地理位置:黄坑村位于政和县东北部,距离政和县城40公里,距外屯乡政府20公里,一条河流引村直流,属政和七星河之源头,东往……。 |
因泥土为黄土,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地上流淌的水都成黄色,而取名黄坑。新中国成立后称黄坑乡,1958年称黄坑大队,1984年称黄坑乡,1986年改称黄坑村委会,1989年称黄坑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黄坑村……。 |
因此地有一条山坑。土壤全部为黄色,下雨天浊浪滚滚,黄水横流,故名。1953年称黄坑乡,1958年为黄坑大队,属附城公社管辖,1976年属清城公社,1984年属清郊区,1986年改属清城镇,1988属清郊区太和镇黄坑村委会,1989年改称黄坑管理区,1999年更名称黄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黄坑村委会成员7人,下辖3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58户,人口5136人,耕地面积420亩,山林面积12168亩。……。 |
黄坑村委会位于南雄市黄坑镇西部,距离市区23公里,有7个自然村、14个村小组,已完成了组组通水泥硬化道路,村建有广播站、现代远程教育网。全村共有农户574户,总人口2392人,耕地面积2328亩,其中水田面积1243亩,旱地1085亩。经济作物以种植黄烟、水稻、花生、小辣椒等为主。村容村貌整洁,民风淳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