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村在清朝中叶的时候,一高姓富户在此修建一座庙宇,从此高庙沿袭至今,村委会驻该地,故名。1960年成立高寨大队,1981年避重名更名高庙大队。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销高寨、宋庄2村委会和朱张村委会并析出朱张庄、马庙、小杨庄、大吕庄4自然村并称今名。高庙村位于高庙集,处于高庙通往皮条孙镇、蔡庙镇、双浮镇的交通要道路口,交通条件便利,人口5872人,耕地面积6677亩,下辖13个自然村,……。 |
因其境内原有高庙自然村,高姓始建,境内曾有一座庙且地势较高,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高庙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废除保甲制度,改为自然村庄,属郭集乡;1956改为高庙农业初级社,属郭集高级农业社;1958年建红卫大队,属站岗人民公社;1961年属郭集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改置高庙村;1992年撤并乡镇,随郭集乡并入连江镇;2007年郭刘村并入高庙村,属连江镇至今。高庙村……。 |
高庙村情概况 高庙村位于卢湖景区上游与浙江省安吉县交界,广德至浙江安吉天赋度假村道路穿行而过;下辖14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00余人,正式党员42名,预备党员2名,两委职数5人;无村办企业,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卢村乡最贫穷的一个村。 目前全村近万亩的生态林保护完好,风景秀丽,竹资源丰富;有生态白茶、高山绿茶等经济作物,以及独特的牛山自然风光,曾是解放战争革命……。 |
高庙村位于申集镇西南部,东与马集相连,北接朱龙沟、西与小圩镇凤皇村相连,南与小圩镇薛集村相接,全村共铺设水泥路面4.7公里。全村共有714户,总人口3204人,其中劳动力2424人,流动人口1386人,共有土地6982.79亩,人均耕地2.18亩。2008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090.5万元,人均收入3500元。全村共有党员64人,下设两个支部,有村民代表31人。高庙村有线电视、电话已经全面普及,……。 |
高庙村位于徐圩乡大西南角,东接尚庙,西邻宗庙,北靠永红,南于蒙城县立仓镇接壤。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从尚庙街直通我村,现今我村各个自然庄全部修通了柏油路和砂石路,交通十分便利。我村共7个自然庄,辖18个村民小组,610户人家,共有人口2620人,其中党员55人,农业劳动力1850人。全村共有土地5850亩,只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植树2个林带,造林面积约500亩。学校一个,有教学楼18间,教师8名,……。 |
高庙村地处白桥镇西北部,牛屯河北岸,与姥桥镇、功桥镇相邻,由原高庙、周鲁二个村合并而成,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3900亩,内有杨顺圩、黄埔圩、七成圩,水面面积约1500亩,全村总人口约3400人,890户,16个自然村。交通十分便捷,县级公路姥新路、姥后路贯穿其中,所有自然村都通石籽路。在水利上,村内设有抗旱站11座,经过全村上下多年的努力,村内水利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防汛抗旱能力得到较……。 |
因境内位置较高处建有寺庙,名高庙子,村因此得名。1950年前属陈食乡11保。1950年名陈食乡11村。1952年名杜家村。1962年分置杜家、光明两个大队。1983年名高庙村。2004年6月11日由于村级建制调整,将原百胜村、红岩村和松柏树村合并为高庙村。高庙村……。 |
清朝中期建庙,在此高坡顶上,人称高庙子,村以高庙为名。1949年为兴隆乡4保,1950年为兴隆乡4村。1958年为兴隆(区)人民公社大坪管区4连。1961年为兴隆人民公社兴胜大队。1981年更名高庙大队。1984年为沙石乡高庙村。1993年为沙石镇高庙村。2004年合乡并镇,将原来的高庙、双滩,兴光合并而成石堰镇高庙村,沿用至今。高庙村……。 |
原名太平,后因驻地高庙场,更为现名。1951年命名为太平村。1958年名为太平大队。1981年更名为高庙大队。1984年改为高庙村,隶属高庙乡。2001年隶属郭扶镇,沿用至今。高庙村……。 |
高庙村位于王窑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2公里,与吕山,丁山,石沟相邻。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8户,总人口720人,耕地面积2123亩,果园面积1600亩(苹果300亩,花椒1300亩),村集体经济积累6.05万元。高庙村森林覆盖达80%,有王窑镇最高点乃坪山(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580mm,夏季早晚气温10℃左右,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的美称,气候宜人……。 |
因该地多为高姓村民聚居为主,且附近建有寺庙,故此得名高庙村。原来叫做杨旮旯,1982年命名为高庙村,一直沿用至今。高庙村……。 |
因此地处于周边最高处,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该地建圣母宫庙宇一座,故名。1949年10月,高庙村属三十里铺区公署高庙乡。1950年6月,三十里铺区公署撤消,高庙村随高庙乡划归驿马区公所。1956年3月,驿马区公所撤消,高庙村随高庙乡并入葛崾岘乡。1958年4月,高庙村随葛崾岘乡并入蔡家庙乡。1958年9月,翟家河、三十里铺、马岭、蔡家庙四乡合建为阜城人民公社,高庙村改称高庙大队,属阜城人民公社……。 |
明末清初有一举人落难至此,当地群众鼎力相救,后为谢恩,办学育人,并修建文庙、下庙、龙王庙三庙。因庙宇高耸,登台可观四方,后人以庙命村故称高庙。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改为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高庙属于李桥公社,1958年改名为高庙大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村名为高庙村村民委员会。高庙村……。 |
本地原来有三个庙,庙很高,故起名高庙村。解放前名为三闸庙,1949年解放后归龙首区管辖,1958年归龙渠公社管辖,1967年上游公社成立时称为永胜大队,1984年改为高庙村。高庙村……。 |
同治年间在此建有高佛寺,取名高庙,故名。1958年为高庙生产队,1961年改为高峰大队,1969年复名高庙大队,1980年胡家坪从高庙大队分出,1983年2月为沿川子乡高庙村,2001年高庙村与胡家坪村在此合并后为高庙村,为八里铺镇所辖。高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