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大同村[8]

大同村[8]

  大同村委会地处原大同乡政府距嘉明镇政府约3公里,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39人,党员90人。光纤电话全覆盖,自来水、天然气覆盖率达90%。全村共有水泥路约15公里,达到了社社通水泥路。大同小学、济民医院、董允酒厂等坐落我村。大同场共有住户近500户。逢农历二、五、八赶场,人气较旺,商气较浓,是泸县最具规模的中心村之一。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3600元,以刘氏泡菜为依托,发……。
  寓意村民“求大同、存小异”的开阔胸怀,故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大同管区;1980年更名为大同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改为大同村;2005年区域划分,由富顺县划归大安区管辖;2019年大同村与枇杷村合并,设大同村村民委员会。大同村……。
  大同村基本情况介绍文井江镇大同村位于崇州市在怀鸡公路中段,属文井江镇政府所在地,分别与三郎镇、鸡冠山乡及本镇铁索、万家社区接壤,距成都78公里、崇州市38公里、老场镇约2公里,年均气温19℃。大同村资源较为丰富,依山傍水,全村幅员面积9.23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其中种植茶叶300亩,林地6400亩,退耕还林530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79户,常住人口1021人,全部集中居住,基础设施……。
  1950年为大同行政村,1954年为大同乡,1958年为大同管理区,1961年为大同大队,1963年为大同公社,1966年为大同大队,1984年为大同乡,1988年为大同办事处,2000年村改委后为大同村民委员会至今。大同村……。
  自清咸丰以来,村中出了一批铜工艺匠人而得名“打铜村”,清末本村举人杨朝柱认为“打铜村”一名不雅而取名“大同村”,中登、北登、南登三个自然村共称;又因大同。解放初为鹤庆县第六区第三行政村大同乡,1956年属牛街乡大同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划归洱源县,为光辉人民公社(牛街)大同管理区,1963年撤社改区,原管理区改为小公社,为牛街区大同小公社,1970年撤区改社,恢复三级人民公社,原小公社改……。
  1950年永善解放后,取新意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改名大同,故名大同。1984年属桧溪镇辖称大同大队;1988年属细沙乡,称大同行政村;2002年村改委属细沙乡称大同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大同村……。
  1992年乡镇撤扩并期间,大同乡被撤销,于2003年行政村撤并时由象下、石门槛、平枧三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村名以原大同乡而得名。解放前属大同乡一保;解放后为第1村;1961年分立象下、石门槛、平枧大队;1984年复为象下、石门槛、平枧村;1992年属石梁镇;2002年3村合并为石梁镇大同村;2018年大同岭脚村并入。大同村……。
  大同村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宁波经开区)新碶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206002999。
  大同村位于建德市西部重镇大同镇所在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23省道穿境而过,大长公路在本村起点,东面有大同溪,西面有蛟溪,以大同村为中心,双溪像两条漂亮的缎带,在其两侧涓涓流淌,最后汇合于永平桥。经过整治后的大同双溪,在村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的大同村,村貌整洁,村风文明,交通便捷,村民安居乐业,市场繁荣,百业兴旺。现在来大同,购物方便,饮食卫生,村民好客,办事方便。 大同村是由原大同村,古……。
  大同村基本信息户数368.人数1410.低保户数22.人数47水田303.旱地130.山林4360.总面积3620000平方……。
  大源镇大同村位于大源镇南部,交通便捷。2007年经过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来的庄家村、兆吉村、朱家村合并调整为大同村。现大同村区域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500亩,耕地305亩。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农户835户,常住人口2840多人,其中正式党员115名,预备党员1名。近几年,大同村村支两委以“谋发展、求突破”为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明确目标,把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取自《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1989年称湖岭第一村。1950年称大同农业社。1961年称湖岭公社大同村。1984年置大同村民委员会,属湖屿桥镇。1992年5月湖屿桥镇与坑源乡合并设湖岭镇至今。大同村……。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