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孙中山同志提出的世界大同,全世界是一家人的理念而得名。大同村解放以前是红星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就成为红星二区,1978年撤销人民公社后被改名为大同村,设立大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同村简介 广陵区头桥镇大同村位于头桥镇集镇,通达路东侧,长宁路南侧。沿江一级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 |
该村原名为大同大队,于1979年一分为二,前为黄殿村,后为付圩村,当时付圩、庄庄、席庄、杨二庄、马庄等九个村庄,大队部设在付圩村,因此称为付圩村。前面的黄殿村是于1979年划分大同村时,原大同大队的杨牌坊、周庄、马庄、蔡庄等10个自然村庄组成。解放前属宿迁第一区三义乡,1958年为大同大队,1979年大同大队一分为二,分别成立黄殿大队。傅圩大队,1984年为黄殿村、傅圩村,2001年7月份黄殿村、……。 |
因沿用原大同乡名而得名。1958年建立大同大队。1983年体改时改建大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同村:位于泾河镇东南3公里处。……。 |
大同村:位于边城社区西北3公里处。……。 |
大同村概况地理位置:环绕古镇大同,与通州三余隔河相望。村情概况:现有定编干部10人,辖48个村民小组,人口6116人,农户2568户,耕地面积8412亩。经济发展:村内有30多家企业,其中金月亮、茉莉花家纺远销海外;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榨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黄花梨面积2000多亩,冬瓜面积3000多亩。如今,如桥榨菜誉满华夏,豫丰牌黄花梨名扬全省。……。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三区马鞍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属五区中洲乡和老庙乡,1956年并属中洲乡;1958年设大同大队,属汤溪公社。1960年冬划归公溪镇,1961年冬划回崇仁县,1964年改属马鞍公社,1984年成立大同村民委员会。1989年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村公所;1993年11月,撤销村公所,恢复村委会建制,沿用至今。大同村……。 |
一、村庄形成《长宁县志》记载,在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长宁县即设双桥堡,双桥堡下辖35村,其中就包括大同村。约280年前,罗姓一支由长宁镇迁徙至今大同村神背岭一带定居,几十年后,邝姓一支由广东省河源市迁至大同村,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村庄规模。二、村庄沿革大同村在民国时期设大同保,下辖今大同、陂下、垇上三个村。1928年寻乌农民暴动后,与今菖蒲黄田村合并设永平乡,国民党重新占领寻乌后又改回大同保……。 |
大同村是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东蛇山子镇 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181116209。 |
大同村村庄由来据传,明末,黄、刘、荆等姓先后来此定居,因地处近西河西岸,称河西村。清康熙42年(1703),淮涉河改道,不再流经此村之东。因靠近官路,开设坊子(小店)的较多,改称坊子街,后发展为两村,在南者称坊子街,在北者称后坊子街。1953年,后坊子街改称大同。全村3个自然村,分别是马神庙街、同福街、同盛街。政区人口改称位于通济街道办事处东部,距办事处驻地4公里。全村有耕地210亩,工业用地8亩……。 |
85、上海市崇明区建设镇大同村 大同村位于建设镇东部,北至浜西村,东至推虾港,西至张网港,南至蟠南村。本村在2002年4月以前为大同大队,即大同村,由大同自然村构成;在2002年4月村合并过程中,由原大同大队和原蟠龙大队共同构成现大同村。由自然村大同村,蟠龙村组成。总人口2385人。其中:本村户数1146户,本村人口2363人,农保人口1112人,镇保人口50人,城保人口405人;外来人口22人。其他人口796人。耕地2500.……。 |
大同意为大家同心走社会主义道路。1958年成立大同大队,1983年改为大同村委会,沿用至今。大同村……。 |
2005年10月高家村、虎沟村、杨铁村,合并设立大同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1958年“大同大队”中的“大同”,具体含义已无从考证。1958年11月属石泉人民公社,称大同大队;1958年12月属乾县注泔公社石泉管区,称大同大队;1961年10月属石潭人民公社,称高家大队、杨铁大队;1984年4月属石潭乡,称高家村、杨铁村;1997年11月属石潭镇;2005年10月高家村、虎沟村、杨铁村,合并设立大同……。 |
建国初期属第二区(午井区)所辖,1956年2月隶属段家乡,1958年9月公社化时,成立大同生产大队,属绛帐人民公社段家管区管理,1961年4月为段家人民公社大同大队,1984年4月撤社设乡为段家乡大同村村民委员会,1997年7月撤乡置镇为段家镇大同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1月,银豆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大同村村民委员会。大同村……。 |
1958公社化时,得名大同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大同村,沿用至今。大同村……。 |
大同村地处黄土镇南面,化工大道、车城大道、成南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毗邻成南高速和成渝铁路,交通便捷。全村幅员面积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64.5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1073户,总人口3356人。党小组8个,党员96人(平均年龄:49.7岁,其中女性党员23人;大学7人、大专6人、高中9人、中专1人、初中26人、小学43人; 60岁以上28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9人;村干部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