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村位于高阳乡偏僻高山,三县市交界之处,上村距高阳乡20公里,距县城54公里,我村四个自然村(上村、山后、拾地,张地),主村海拔400米。山后650米。最高防空点809.3米,我村东临振科村、南至小筒村、西连南平市峡阳镇葛大村及大历镇立墩村,北接花桥村和朱台村,我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农户330户,总人口1335人,支部党员33人,村民代表35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8632亩,其中:林地面积174……。 |
因位于下村之上,故名。里村于1981年划出上村、下村2个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上村村……。 |
以赖姓在此开基,又地处山坑,故曾名赖坑坊,后以溪流发源地在此改称赖源,又以小溪流部位,居上故称赖源上村。1949年前属姑田区赖源保,1949年初属姑田区赖源村,1953年改为赖源乡,1958年赖源与郭地合并成立赖源公社为上村大队,1984年乡镇建制后为赖源乡上村村委会,至今沿用。下辖:老屋洋(上村)、冷溪、满公头(中村)、陈家村、牛家村7个自然村。上村村……。 |
原名二都上澳,后称上村。解放初设二都小公社上澳大队,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驻地陈厝里村,在镇区西北4.3公里,104国道西南侧。辖鲎岐头、章澳道、尤厝里、陈厝里、企岺头等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82户,2515人,外来人口110人,常住2502人,本村籍大学学历20人。现有小学1所,村委楼1幢,会场1座,医疗站3个,日用商店16间。耕地1584亩,林地1500亩,产稻谷、……。 |
上村村座落于吴屯乡正北,距乡政府7.2公里,全村面积为40.5平方公里,占全乡总年纪的六分之一(全乡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8万亩(含毛竹林2.2万亩),耕地面积4300亩,是吴屯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地处武夷山脉的杉岭山脉北段,焦岭关南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东靠小浑、岚谷的岚头、横源,南与大浑、小际连接,西与 本市的洋庄、坑口及本乡的红圆相呲邻,北与……。 |
上村村位于浦城县北 部,距县城30公里,东靠登俊村,与邻近的岩步村交接。全村有人口1232人,392户,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村干部5人,党员46名。近年来上村村以实施“六要”群众工作法为主线,大力加强“三资”管理。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026元,耕地面积3730亩,其中:水田2470亩,旱地1260亩,有山地面积1176亩,大多数均是有林地 ,通过林权改革,已为全村村民发放林权证。上村村主要以种……。 |
上村村位于离太拔乡政府较远的一个村,全程近20公里,车程半个多小时,与永定的合溪乡相邻。全村1223人,共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山林面积5408亩,其中竹林面积3800多亩,耕地1500亩左右。全村有党员36人,(其中女性2人,30岁以下的有7人,60岁以上的有1/3左右)。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村主任既是支委也是村委),贫困户按摸底调查上报30户,其中低保户11户。该村……。 |
上村村全村368户、1590人,12个自然村,是该乡较大行政村之一。山林面积4954亩,全部落实了林权责任制;耕地面积608亩,其中旱地200亩;小(二)型水库一座,为通贤村、上村村的主要水源。主产水稻,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富有战斗力,成员年青,都是村的致富带头人。 ……。 |
上村村落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2800余人,738户,辖上村、龚厝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地理位置:上村村位于惠安县城东南8公里处,距涂寨镇政府西北2公里。村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瑞山,灵瑞山寺古称员常寺,明太子少保张岳尝读书该寺,村南4公里有“县之朝案”的文笔峰。村后山仔顶是灵瑞山余脉,由数座百米以下低丘构成。村东有大片红土台地,其外为涂寨、廖厝,南接曾厝,西连温厝,村南惠崇、惠岞……。 |
盐田乡上村村位于盐田乡西北部,与崇儒乡交界,地处杯溪中段,双溪交汇,风景秀丽,柿、李等水果更是闻名在外。目前下辖8个村民小组,327户共1129人。村域耕地面积550亩,森林面积6100亩。本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清朝初期,近四百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汤家大厝已有230多年的历史,而郑家大厝也有16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名声在外的“杯溪古厝群”,这些都是目前各界摄影爱好者经常……。 |
上村村隶德庆县九市镇,属于山区贫困村,北邻榄山,南邻留村。现有农户375户,人口1506人,村小组6个。上村村委会地处丘陵低山地区,年平均气温22.1℃,年降水量1239.1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蚕桑、柑桔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885亩,山地4682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3元,上村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柑桔、水稻、蔬菜为主。近几年来,在当地政府、村党支部、……。 |
因改地处江头水库源头,故名。1950年至1957年由上村、横江、长岭等7条自然村组建为一个乡,乡所在地设在上村;1958年改为上村大队;1983年改为上村乡;1987年改为上村管理区;1999年改为上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上村村……。 |
因该村土地肥沃,泥质上乘,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故名上村。1870年,属升平约堡(为典史管理),称上村小村;1949年,称上村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二十区(区府设在安墩),称上村小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松坑乡;1958年,属安墩公社民兵营;1963年2月,属安墩公社,称上村大队;1959年,析为田心、上村2个大队;1983年,上村大队改称上村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 |
该村原属于小都村的一个自然村,因其位于水源上头,俗称小都上村,1980年划分出来形成独立的行政村,取名上村。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41年)属雁洋堡小都约,1761年改属锦州堡,1930年间为黄都乡第七堡,1950年属三乡乡小都村,1958年属丙村人民公社小都村,1961年后为三乡人民公社,1983年属三乡区上村乡,1987年称上村管理区,1999年称上村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雁洋镇。上村村……。 |
因建村时间早于潭洲,且在北面,故名。据《香山县志》记载,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已有上村。1953年与南村新围合并称南新乡,后称五联乡;1958年改称上南农场;1961年析出称上村大队。1965年与南村、新围合并称红星大队。1972年析出称上村大队。1984年改设上村乡。1987年改设上村村民委员会。上村概况上村:现有农业户358户共1089人,可耕地面积814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264亩,香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