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大庙村[3]

大庙村[3]

  大约在200多年前,李家门外的几户人家在村头合修一座庙,比其他庙都大,故取名大庙。1958年置陵头公社大庙大队。1984年改大庙村民委员会,属陵头乡。2011年陵头乡撤乡建镇,属陵头镇。大庙村……。
  因叶姓曾在此立宗庙,后拆庙建庄,故名。清属东隅里。民国初属三河尖区。1940年属往流第十三保。1949年建周大庙乡,属桥沟区。1951年8月随桥沟区划属淮滨县,同年10月改属往流区。1956年建周大庙高级社,属往流乡。1959年改大庙大队,属往流公社。1960年归属固始县。1962年属往流公社。1983年改大庙村民委员会,属往流乡。1986年属往流镇至今。大庙村地处往流镇政府东南部,区域面积413……。
  原村有一座唐末所建的庙,人称大庙。民国时被冯玉祥部下毁,后因村中人以赖姓居多,得名赖大庙。1958年8月,由赖大庙、林庄、宋庄、赖屯、八里庙、瞿庄、邱井、邱埠口建赖大庙生产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和孝人民公社。1961年9月,属和孝区和孝人民公社。1962年7月撤区,属和孝人民公社。1966年5月,改称红卫生产大队,属和孝人民公社。1979年赖大庙生产大队分出邱井、邱埠口、瞿庄、八……。
  昔日老君庙出名,故名。1946年属二郎坪保。1949年始建村,属蒿坪乡。1951年建大庙乡。1958年并入草湖峪。1960年分建大庙大队。1969年属二郎坪公社。1983年改为大庙村民委员会,属二郎坪乡。2011年属二郎坪镇至今。大庙村……。
  清初杜姓建村,称杜庄;因村中有火星庙,后更名为大庙。清末属火星庙保。1936年属第五区龚河乡。1937年属安皋区大庙乡。1949年属安皋区大庙乡。1958年建大庙大队,属安皋公社。1984年改设大庙村民委员会,属谢庄乡。1994年属卧龙区谢庄乡。2016年属卧龙区谢庄镇至今。大庙村……。
  以境内居民点“刘家大庙”名称而派生命名。1949年10月设区,属淅河区管辖;1956年2月小乡合并为大乡,属淅河区十岗乡管辖;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十岗四大队,属先锋公社管辖;1958年11月属淅河公社管辖;1961年6月复区,属淅河区管辖;1975年8月撤区并社,属淅河公社管辖;1981年7月命名为大庙大队,属淅河公社管辖;1984年4月淅河公社、大堰坡公社合并为淅河区,属淅河区管辖……。
  清代属凤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西山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大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火箭人民公社柏树大队、大庙大队、徐铺大队、红心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大河区。1965年柏树大队与大庙大队合并为大庙大队,属大河区。1970年徐铺大队与红心大队合并为群星大队,属大河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河人民公社。1978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大庙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标准化时期,群星大……。
  据传说,原有一寺庙——“八角寺庙”,后改后命名为“尹家塆”,同于两村(红平村、红苏村)合为一村,更改名为大庙村。清朝时期属滠源乡黄陂站会。民国时期属黄安县龙山乡。1949年后属黄安县龙山区河畈乡。1958年属红星人民公社新建管理区。1959年改属二程人民公社新建管理区。1961年属二程区新建公社红平、红苏两大队。1975年改属新建公社大庙大队。1984年撤区建镇属上新集镇新建乡大庙大队(新建9大队……。
  清代属孝感白云乡,解放前民国时期属孝感县大同乡,1949年属孝感县顺山区管辖,1952年属孝感县青山区管辖,1955年属孝感县花园区刘店乡,1958年属孝感县花园区刘店公社勤华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与新建大队,齐心大队合并,属孝感县陡山公社大庙大队;1984年取消公社制,属孝感市(县级)陡山乡大庙村。1988年撤区并乡,属孝感市(县级)陡山乡大庙村;1993年孝昌建县,属孝昌县陡山乡大庙村。2……。
  相传明朝时期,此地刘姓人家族出了个大官,并在此修建刘府大庙。庙旁形成集市,名“大庙集”,行政村以大庙集命名。1936年属钟祥县三区成德乡,1941年和1946年均属石鼎乡;1949年属冷水区文集乡。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时,名沿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钟祥县直属襄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沿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沿星大队,属冷水公社文集管理区。1961年恢复冷水区,公社范围由大变小,沿星大队……。
  因此地玉佛寺比睢阳寺规模大而得名。明、清至1931年属神山乡一里。1932年属小庙联保。1942年属尚义乡。1951年7月属大庙乡。1956年大庙乡并为蒲团乡,为蒲团乡孟黄、星光等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8月为蒲团管理区孟黄、大庙等2个生产大队。1961年6月为蒲团人民公社孟黄、大庙两个大队,1964年孟黄大队并入大庙大队,1966年蒲团人民公社改名幸福人民公社,为幸福人民公社大庙大队。19……。
  清嘉庆年间修建的庙宇命名大庙村,解放后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破四旧撤除了这座庙,但由于在此居住的人对大庙的叫法以约定成熟,故后历经区、公社、大区、撤区建乡、由乡变镇等一系列变革,至今仍然叫大庙村;清光绪七年(188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隶属南乡杜家川团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川北乡管辖;民国二十五年为三区杜家川管辖;1952年建立新政权,设大庙乡,隶属桥上区。1956年……。
  清朝康熙年间属花米村。清同治五年属王二保,归西乡管辖。民国期间属大峡乡第六保。1948年为大庙村,1951年推行土改,为大庙乡,1955年推行合作化,称国庆农业合作社,属鲍峡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名为国庆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国庆大队属鲍峡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国庆大队属鲍峡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更名为大庙大队,属鲍峡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撤社并区,撤队改村,……。
  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5),南山寺一大和尚游行在此处,发现此处山青水秀,风水佳好,萌生修建寺庙。半年后,和尚带领十几个和尚来此建寺庙,几年后修建一座大庙,建成有前厅,后院,正房共计36间房间,占地百亩,故此处取名大庙,因此处为张氏家族之地,又名张家大庙。1912年至1947年,大庙属于兴隆区管辖。1947年冬解放后为乡的建制,大庙属于兴隆乡管辖。1951年大庙为枣阳县第十二区管辖。1958……。
  蔡河镇大庙村位于蔡河镇中北部,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2300亩,林地3000亩。人口现状:村辖10个小组,农业580户2386人,外出务工760人。二、三线产业140人,建卡贫困户59户,危房改造4户,其中农村低保户49人,五保户15人。村组织: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6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委会成员6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
更多资料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鈩冩珖闂侀€炲苯澧撮柟顔兼健椤㈡瑦鎱ㄩ幇顏嗙泿闂備浇顫夊妯绘櫠鎼淬劍鍋╅弶鍫氭櫇绾惧ジ鏌e鈧ḿ褔鍩㈤崼銉︾厽闁瑰灝鍟禍鎵偓瑙勬礀閻栧吋淇婂宀婃Х婵犳鍠栧ú顓烆潖閾忓湱鐭欐繛鍡樺劤閸撴澘顪冮妶蹇擃洭闁轰浇顕ч锝囨嫚濞村顫嶉梺闈涚箚閺呮粓寮插┑瀣拺闁圭ǹ娴风粻鎾翠繆椤愶絿娲撮挊婵嬫煏婢诡垰鎳愰敍婵囩箾鏉堝墽鍒伴柟纰卞亰閻庨攱淇婇悙顏勨偓銈夊磻閸曨垁鍥焼瀹ュ懐顔夐梺闈涚箳婵參寮ㄦ禒瀣厱闁靛鍨哄▍鍥煟閿曗偓閻楁挸顫忛搹鍦煓闁圭ǹ瀛╅幏杈╃磽娴e壊鍎愰柛銊ф暬閸┿垹顓兼径瀣珳婵犮垼娉涢鍌炲箯閾忓湱纾藉ù锝呭閸庢劖銇勯幋鐐垫噰鐎规洘娲栭オ浼村醇閻斿搫骞嶉梻浣告啞閸垶宕愰弽顐熷亾濮樼偓瀚�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閵娧呭骄闂佸壊鍋嗛崰鍡樼閸垻纾奸悗锝庡亽閸庛儲绻涢崗鑲╁ⅹ闁宠鍨块幃鈺佺暦閸ヨ埖娈归梻浣虹帛鐢紕绮婚弽顓炶摕闁绘棁娅g壕濂告煏韫囨洖校闁诲繐鐗嗛埞鎴﹀煡閸℃ぞ绨奸梺鎸庢磸閸ㄨ棄顕f繝姘櫜濠㈣泛顑呮禍婊呯磽娴e壊鍎愭い鎴炵懃铻為柛鈩冪懅绾捐偐绱撴担闈涚仼妤犵偞鍔欓弻娑氣偓锝堝煐鐎氾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椤愪粙鏌ㄩ悢鍝勑㈤梻鍌ゅ灡閵囧嫰寮幐搴綌濠电偞鍨跺銊╂儗濞嗘劑浜滈柕蹇ョ稻绾箖鏌嶇憴鍕伌闁诡喒鏅犻、娆撴嚃閳衡偓缁辨ɑ淇婇悙顏勨偓鏍ь潖瑜版帒绀夋繛鍡樻尵瀹撲線鐓崶銊р姇闁哄懏鎮傞弻銊╂偆閸屾稑顏�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偛顦甸弫鎾绘偐閸愯弓鐢婚梻鍌欑贰閸撴瑧绮旂€靛摜涓嶆い鏍仦閻撱儵鏌i弴鐐测偓鍦偓姘炬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