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00多年前,李家门外的几户人家在村头合修一座庙,比其他庙都大,故取名大庙。1958年置陵头公社大庙大队。1984年改大庙村民委员会,属陵头乡。2011年陵头乡撤乡建镇,属陵头镇。大庙村……。 |
因叶姓曾在此立宗庙,后拆庙建庄,故名。清属东隅里。民国初属三河尖区。1940年属往流第十三保。1949年建周大庙乡,属桥沟区。1951年8月随桥沟区划属淮滨县,同年10月改属往流区。1956年建周大庙高级社,属往流乡。1959年改大庙大队,属往流公社。1960年归属固始县。1962年属往流公社。1983年改大庙村民委员会,属往流乡。1986年属往流镇至今。大庙村地处往流镇政府东南部,区域面积413……。 |
原村有一座唐末所建的庙,人称大庙。民国时被冯玉祥部下毁,后因村中人以赖姓居多,得名赖大庙。1958年8月,由赖大庙、林庄、宋庄、赖屯、八里庙、瞿庄、邱井、邱埠口建赖大庙生产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和孝人民公社。1961年9月,属和孝区和孝人民公社。1962年7月撤区,属和孝人民公社。1966年5月,改称红卫生产大队,属和孝人民公社。1979年赖大庙生产大队分出邱井、邱埠口、瞿庄、八……。 |
昔日老君庙出名,故名。1946年属二郎坪保。1949年始建村,属蒿坪乡。1951年建大庙乡。1958年并入草湖峪。1960年分建大庙大队。1969年属二郎坪公社。1983年改为大庙村民委员会,属二郎坪乡。2011年属二郎坪镇至今。大庙村……。 |
清初杜姓建村,称杜庄;因村中有火星庙,后更名为大庙。清末属火星庙保。1936年属第五区龚河乡。1937年属安皋区大庙乡。1949年属安皋区大庙乡。1958年建大庙大队,属安皋公社。1984年改设大庙村民委员会,属谢庄乡。1994年属卧龙区谢庄乡。2016年属卧龙区谢庄镇至今。大庙村……。 |
以境内居民点“刘家大庙”名称而派生命名。1949年10月设区,属淅河区管辖;1956年2月小乡合并为大乡,属淅河区十岗乡管辖;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十岗四大队,属先锋公社管辖;1958年11月属淅河公社管辖;1961年6月复区,属淅河区管辖;1975年8月撤区并社,属淅河公社管辖;1981年7月命名为大庙大队,属淅河公社管辖;1984年4月淅河公社、大堰坡公社合并为淅河区,属淅河区管辖……。 |
清代属凤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西山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大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火箭人民公社柏树大队、大庙大队、徐铺大队、红心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大河区。1965年柏树大队与大庙大队合并为大庙大队,属大河区。1970年徐铺大队与红心大队合并为群星大队,属大河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河人民公社。1978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大庙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标准化时期,群星大……。 |
据传说,原有一寺庙——“八角寺庙”,后改后命名为“尹家塆”,同于两村(红平村、红苏村)合为一村,更改名为大庙村。清朝时期属滠源乡黄陂站会。民国时期属黄安县龙山乡。1949年后属黄安县龙山区河畈乡。1958年属红星人民公社新建管理区。1959年改属二程人民公社新建管理区。1961年属二程区新建公社红平、红苏两大队。1975年改属新建公社大庙大队。1984年撤区建镇属上新集镇新建乡大庙大队(新建9大队……。 |
清代属孝感白云乡,解放前民国时期属孝感县大同乡,1949年属孝感县顺山区管辖,1952年属孝感县青山区管辖,1955年属孝感县花园区刘店乡,1958年属孝感县花园区刘店公社勤华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与新建大队,齐心大队合并,属孝感县陡山公社大庙大队;1984年取消公社制,属孝感市(县级)陡山乡大庙村。1988年撤区并乡,属孝感市(县级)陡山乡大庙村;1993年孝昌建县,属孝昌县陡山乡大庙村。2……。 |
相传明朝时期,此地刘姓人家族出了个大官,并在此修建刘府大庙。庙旁形成集市,名“大庙集”,行政村以大庙集命名。1936年属钟祥县三区成德乡,1941年和1946年均属石鼎乡;1949年属冷水区文集乡。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时,名沿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钟祥县直属襄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沿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沿星大队,属冷水公社文集管理区。1961年恢复冷水区,公社范围由大变小,沿星大队……。 |
因此地玉佛寺比睢阳寺规模大而得名。明、清至1931年属神山乡一里。1932年属小庙联保。1942年属尚义乡。1951年7月属大庙乡。1956年大庙乡并为蒲团乡,为蒲团乡孟黄、星光等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8月为蒲团管理区孟黄、大庙等2个生产大队。1961年6月为蒲团人民公社孟黄、大庙两个大队,1964年孟黄大队并入大庙大队,1966年蒲团人民公社改名幸福人民公社,为幸福人民公社大庙大队。19……。 |
清嘉庆年间修建的庙宇命名大庙村,解放后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破四旧撤除了这座庙,但由于在此居住的人对大庙的叫法以约定成熟,故后历经区、公社、大区、撤区建乡、由乡变镇等一系列变革,至今仍然叫大庙村;清光绪七年(188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隶属南乡杜家川团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川北乡管辖;民国二十五年为三区杜家川管辖;1952年建立新政权,设大庙乡,隶属桥上区。1956年……。 |
清朝康熙年间属花米村。清同治五年属王二保,归西乡管辖。民国期间属大峡乡第六保。1948年为大庙村,1951年推行土改,为大庙乡,1955年推行合作化,称国庆农业合作社,属鲍峡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名为国庆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国庆大队属鲍峡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国庆大队属鲍峡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更名为大庙大队,属鲍峡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撤社并区,撤队改村,……。 |
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5),南山寺一大和尚游行在此处,发现此处山青水秀,风水佳好,萌生修建寺庙。半年后,和尚带领十几个和尚来此建寺庙,几年后修建一座大庙,建成有前厅,后院,正房共计36间房间,占地百亩,故此处取名大庙,因此处为张氏家族之地,又名张家大庙。1912年至1947年,大庙属于兴隆区管辖。1947年冬解放后为乡的建制,大庙属于兴隆乡管辖。1951年大庙为枣阳县第十二区管辖。1958……。 |
蔡河镇大庙村位于蔡河镇中北部,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2300亩,林地3000亩。人口现状:村辖10个小组,农业580户2386人,外出务工760人。二、三线产业140人,建卡贫困户59户,危房改造4户,其中农村低保户49人,五保户15人。村组织: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56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4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6人,村委会成员6人,村民代表10人,团支部、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