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咸宁市 | 隶属:湖北省 |
行政代码:421200 | 代码前6位:421200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5 | 邮政编码:437000 |
车牌代码:鄂L | 行政级别:地级市 |
辖区面积:约1001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265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来:
原名“永安”,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永安陵讳,以《易经·乾象》“万国咸宁”与“永安”之意相近,故改名“咸宁”。
荣誉排行: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咸宁市位列第177名。
2023年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十四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咸宁市上榜。
2022年,咸宁市GDP总量为1876亿元,位列2022年湖北省各市GDP排行榜第10位。
2022年3月,咸宁市被确定为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咸宁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咸宁市GDP达1751.82亿元,位列2021年湖北各市州GDP排行榜第10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发布,咸宁市位列第141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发布,咸宁市位列第150名。
2021年5月,咸宁市位列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186(四线城市)。
基本介绍:
2013年,咸宁市辖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4县1市1区,共设12个乡、52个镇、6个办事处、909个村民委员会、10068个村民小组。全市辖区面积10023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0.51万人,常住人口248.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79万人,农村人口130.71万人,城镇化率为47.4%,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8.2。全年出生人口3.95万人,出生率为13.2‰;死亡人口0.92万人,死亡率为3.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872.11亿元,按可比计算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90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23.09亿元,同比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86.12亿元,同比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1:47.3:33.6调整为18.7:48.5:32.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1.90亿元,增长2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71亿元,增长28.1%。其中,税收收入41.13亿元,增长28.1%,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6.69亿元,增长9.2%。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5.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4.8%。
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64.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78万公顷,增长0.7%。粮食产量104.67万吨,增长1.5%。全年蔬菜产量230.09万吨,增长4.4%;油菜产量8.0万吨,增长8.1%;茶叶总产量2.5万吨,增长17%,增幅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人工造林2.2万公顷,增长5.5%;全年楠竹总面积达到10.23万公顷;油茶总面积达到3.13万公顷,增长14.6%,通城县成为全国油茶籽生产示范县。畜禽水产稳定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64.74万头,增长8.7%;家禽出笼4269.63万只,增长1.7%;水产品总量22.7万吨,增长5.2%。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达780家,新增106家。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86.65亿元,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从分行业看,采掘业增长15.6%,制造业增长11.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8%。从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1.8%,重工业增长15%。从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5%,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0%,股份制企业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8.1%,其他企业增长11.8%。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中,有35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保持增长,其中23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1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五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4.59亿元,增长25.6%;实现利润117.73亿元,增长58.2%;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分别下降26.67%和35.9%。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09家,新增15家。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6.44亿元,增长18.9%;建筑业总产值99.23亿元,增长23.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5.48万平方米,下降8.3%;竣工面积493.19亿元,增长6.2%。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0.64亿元,增长13.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5.83亿元,增长1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4.81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6.57亿元,增长12.3%;零售业零售额224.68亿元,增长14.3%;住宿业零售额21.20亿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38.20亿元,增长13.6%。在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3.8%、金银珠宝类增长16%、书报杂志类增长17.9%、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8.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3%、中西药类增长16.2%。
2013年,全市商品进出口总额35906万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29107万美元,增长25.3%;进口6799万美元,增长5.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674万美元,增长16.7%。新批准外资项目数6个,同比增加1个。从主要商品出口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8253万美元,增长1.3%;服装纺织产品出口10460万美元,增长13.8%;医保产品出口2096万美元,增长7.1%;轻工产品出口2176万美元,增长70.8%;化矿产品出663万美元,增长0.9%。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1.84亿元,增长28.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3.00亿元,增长28.9%。第一产业投资69.54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投资468.21亿元,增长36.8%;第三产业投资415.25亿元,增长24.6%。全年房地产投资112.06亿元,增长31.9%。商品房施工面积1101.46万平方米,增长27.6%;商品房销售面积271.31万平方米,增长15.9%;商品房销售额92.47亿元,增长36%。
2013年,全市货运量3662万吨,增长17.1%;货物周转量64.21亿吨公里,增长22%;客运量6800万人,增长11.6%;客运周转量45.42亿人公里,增长20.3%。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4.34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8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2.96亿元。光缆线路长度1.93万公里。固定电话年末用户41.87万户,下降1.5%。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26.18万户,增长18.5%。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95.45万户,增长3.3倍。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41万户,增长11.4%。全年旅游收入130.43亿元,增长20.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00.19万美元,增长3.1%。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650.36万人次,增长26%。门票收入3.80亿元,增长21.9%。
2013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776.62亿元,比年初增加133.1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8.83亿元,比年初增加66.8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2.58亿元,比年初增加84.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5.23亿元,比年初增加21.35亿元;中长期贷款312.96亿元,比年初增加66.4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04亿元,比年初减少1.9亿元;不良贷款率2.26%,比年初下降1.07个百分点。全年保险机构新增5家,达到26家。保费收入22.57亿元,增长21.5%。其中财产险完成保费收入5.12亿元,增长32.5%;人寿险完成保费收入17.45亿元,增长18.6%。全年财产险、人寿险累计赔款及给付达4.07亿元,综合赔(给)付率为18.46%。全年保险深度达到2.59%,保险密度达到917元/人。
2013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413人,在校生17251人,毕业生8306人;普通高中招生13898人,在校生44087人,毕业生18431人;普通初中在校生88901人,小学在校生23002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3989人。全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21531人,高考录取率达84%。全年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845项,下降3.1%;专利授权量362项,增长25.7%。全市气象台站总数7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广播电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48.99万户,增长4.8%;数字电视用户40.08万户,增长15.5%;广播覆盖率91.41%电视覆盖率97.31%。全年出版各类图书57千册,各类报刊16853千份。新建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93家。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崇阳民俗歌舞戏《隽水天城》获“屈原文艺奖”。在全国书法大展中有一幅书画作品荣获金奖。组队参加省级青少年田径、赛(皮)艇、航海模型等15个项目的年度联赛、锦标赛、精英赛,获23金19银32铜,获奖总数是上年的三倍。获亚洲青年赛艇锦标赛男子公开级四人艇比赛金牌、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四人艇比赛铜牌。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356个,其中医院28家。卫生机构人员数191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71人,注册护士6038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407张。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581元,增长9.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80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9,比上年同期低0.02。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0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5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5.5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新农合参保率达99.8%。全市现有城乡低保户12.68万户,其中城市低保4.67万户、农村低保8.02万户,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65亿元;农村五保供养1.23万人,发放五保资金2530万元。全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46.8万元,重点帮扶5347名困难优抚对象。全年福利彩票销售2.29亿元增长21.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8%。全年各类市场主体15.34万户,增长21.4%。其中,全年个体工商户13.02万户,增长22.8%私营企业1.11万户,增长25.9%。当年新增市场主体2.14万户。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8%,比上年下降0.78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4.73万人,增长1.7%。
201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3.72%,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957公顷,其中商服用地5701公顷,住宅用地478公顷,工矿仓储用地778公顷。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9.52,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为优。全市区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所监测的32个断面(点位)中,Ⅱ~Ⅲ类功能类别水质达标率为100%,无劣Ⅴ类水体;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100%;全市城区空气优良率为94.5%。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53人,下降3.6%。其中,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15人,与上年持平;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8人,下降5%。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0.061%,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历史沿革:
咸宁市行政建置比较晚,但境内各县(市、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区域周为楚地,隶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东汉末属东吴。
汉初置沙羡县,咸宁、嘉鱼、蒲圻属之;崇阳、通城属南郡下隽县。
三国时属吴,吴黄武二年(223)置蒲圻县。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置永安镇。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为永安县。
宋景德四年(1007)易名咸宁县。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置嘉鱼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置通山县。
北宋开宝八年(975)置崇阳县。
北宋熙宁五年(1072)置通城县。
公元1135年崇阳、通城复并,1145年复析。
元代时,咸宁、嘉鱼、通城、蒲圻、崇阳属湖广行省武昌路,通山隶江淮行省蕲黄道,不久改隶湖广行省兴国路。
明、清时期,辖区均属武昌府。
民国21年(1932年),通山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其他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6年,通山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1952年,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属大冶专区。
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咸宁、嘉鱼、通山、通城、蒲圻、崇阳改属孝感地区。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咸宁县隶属武汉市。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蒲圻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并入咸宁县。
1961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孝感专区,咸宁县隶属孝感专区。
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蒲圻县,以原蒲圻县并入咸宁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65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咸宁专区,领导孝感专区的咸宁、武昌、通山、崇阳、通城、蒲圻、嘉鱼7县和黄冈专区的阳新县、鄂城2县。
1968年咸宁专区改称咸宁地区。
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别划属武汉市、黄冈地区。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地市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83)国函字164号,撤销咸宁县,设立咸宁市(县级),由咸宁地区领导。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设立应城、蒲圻、仙桃、石首、麻城、利川市的批复》国函〔1986〕70号,撤销蒲圻县,设立蒲圻市(县级),以原蒲圻县的行政区域为蒲圻市的行政区域。
1996年12月,阳新改属黄石市。
1998年6月11日,《关于湖北省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的批复》民行批〔1998〕22号,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撤销咸宁地区设立地级咸宁市的批复》国函〔1998〕103号,撤销咸宁地区和县级咸宁市,设立地级咸宁市。
咸宁市设立咸安区,以原县级咸宁市的行政区域为咸安区的行政区域。
原咸宁地区的赤壁市由咸宁市代管。
咸安区是咸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处于中国中部、长江之滨、湖北之南,现辖十三个乡镇、街道、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详细]
【位置面积】嘉鱼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面积1018.4平方千米/1017平方千米/977平方千米
【地形气候】嘉鱼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详细]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西邻湖南省岳阳、临湘两县(市),南邻湖南省平江县,东南邻江西省修水县。面积1129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450800人。…[详细]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跨东经113°43"~114°21",北纬29°12"~29°41"。东界通山县,南邻通城县及江西省修…[详细]
历史沿革古籍载,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隋改阳新为永兴,唐属鄂州永兴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详细]
…[详细]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苏轼《赤壁赋》而得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
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赤壁旅游区由赤壁山、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