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赵保镇 | 隶属:宜阳县 |
行政代码:410327110 | 代码前6位:4103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春秋战国时期赵保地区一片汪洋,伍子胥迎亲过赵保西时在船头把宝剑掉进了水里,直到东边靠岸时才发现,随即用宝镜照着找寻。所以掉宝的地方叫“西掉宝”,照宝的地方叫“东照宝”,后演为东赵保。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约在今黄浦江下游一带),又称申胥。楚太…… 伍子胥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赵保镇位于宜阳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浅山丘陵区,东接白杨镇,西连上观乡,南与董王庄乡毗邻,西与莲庄乡接壤,东北与城关乡相交。南车线、赵白路纵横贯穿。全乡辖19个行政村,221个村民组,30916口人,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920亩。赵保乡历史悠久,汉置眉城,唐设兴泰县。赵保又是豫西老革0据地之一,1930年建立党组织,抗战时期曾在此设立伊洛专署和伊洛抗日军分区,革命老区“红赵保”名扬省内外。
赵保乡南部浅山区系黑沙土质,极宜种花生,年产花生3000余吨,是全县最大的花生集散地,现有花生加工厂6个,年加工花生米2100余吨。部分村庄又是优良玉米品种的制种基地,年制种玉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赵保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张剑石故居位于赵保镇东赵村,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12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伊洛区抗日根据地马河会议遗址位于赵保镇东赵村,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12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宜北县民主政府遗址位于赵保镇东赵村,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12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宜南县民主政府遗址位于赵保镇东赵村,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12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洛南县委县政府遗址位于赵保镇东赵村,年代为近现代。2020年12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乾隆年间属赵一里、赵二里。
1927年属城关区,赵保为副区。
1933年属第五区(赵保)。
1936年属第一区(城关)。
1943年属赵保乡。
1945年设赵保公所,属洛南县。
1947年赵保为宜南县赵保区。
1949年宜南、宜北2个县合并后为宜阳县赵保区。
1949年宜阳县设第六区(赵保)。
1951年改为第七区。
1956年属赵保中心乡。
1956年复设赵保区公所。
1958年撤销赵保区公所,成立赵保乡,直属宜阳县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战国时期此地原是一片湖泊(又名五洋江)。伍子胥过江至湖心,宝剑掉入湖中,当船靠湖岸后,由宝镜照之,发现宝剑已在露宝寨山上,故取名东掉宝、西照宝,人们…[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早年迁民于此,筑窑居住,因处东赵之南,故名为“南窑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远年姓史的迁居此处,故名史庄。1943年设史庄保,属赵保乡。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60年建史庄大队,属赵保人民公社。1983年5月史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唐朝皇帝武则天骑马路过此处,故名为马河。…[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春秋战国时期,大将伍子胥,伐楚由此经过。此地原是一片江水,伍子胥由东向西乘船挺进。船到江心,随身宝剑掉入水中,到西岸后,用宝镜一照,宝剑已经上了露宝…[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大山麓,故名坡底村。1943年设坡底保,属赵保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后,设坡底乡,属宜阳县第六区(赵保)。1983年5月机构改革,设坡底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棵大杨树,故称杨庄。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71年建杨庄大队,属赵保人民公社。1983年5月机构改革,设杨庄村民委员会,属赵保乡。201…[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古时油路口以东,十字岭以西是个大湖,状似油葫芦,此地又是大湖出水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龙王庙一座,故称。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60年新建龙王庙大队,后大队迁至谷家凹,属赵保人民公社。1983年5月机构改革,设龙王庙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早年姓于的在此居住故取名于沟村。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60年属赵保公社二道沟大队管辖。1961年新建于沟大队,属赵保人民公社。1983…[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处于五里坡南第二道沟,故取名二道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远年温姓迁居此处,故名温庄村。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60年建温庄大队,后分为两个村庄,东面地势较高,为上温庄。西门地势较低为下温庄。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命名,因居民赵姓居多,故称赵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有一户姓王的人家迁居于此,因地处山上,取名山王庄,后人流传中变为三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处于岭上的十字交叉口,故取名十字岭。1947年9月宜阳县分为宜南、宜北2个县。设十字岭乡,属宜南县赵保区。1949年2月宜南、宜北2个县合并,设十字岭…[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远年村东有铁佛寺庙一座,故取名铁佛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沟中,据传:姓田的迁居此处最早,故取名田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有姓单的人家在此居住,故得名。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58年归十字岭大队管辖。1980年单独成立单村大队,归赵保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年间姓郭的在此定居,因地处凹地,故称郭凹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