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韩城镇 | 隶属:宜阳县 |
行政代码:410327103 | 代码前6位:4103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韩城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为韩国的西南部大邑,韩武子时期为韩国国都,故称。
基本介绍:
韩城镇位于宜阳城西25公里处,洛河北岸。南与莲庄、张坞隔河相望,北靠高村、石村两乡,东接柳泉,西邻三乡。因战国时期韩国二次迁都于此而得名。全镇辖25个行政村,207个村民组,4.4万人,其中回民660余人,总面积85平方公里。
韩城自古就是豫西地区的商贸重镇,曾是全国206个重点农贸市场之一,城镇辖区干净整洁,繁荣有序。省道郑卢路和国防公路南闫路交汇于此,商贸活动十分发达。全镇常年从事商业活动人数达18000余人,年平均交易额在1.8亿元以上。
韩城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截止2004年底,全镇已拥有以裕兴养殖公司和韩城农牧开发公司为代表的大型肉牛育肥场28家,拥有生猪年存栏量8000头以上的
文化旅游:
福昌阁位于宜阳县韩城镇西5公里的福昌村,它是供奉道教师祖的活动场所。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宫,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按
苏家祠堂位于韩城镇苏河村,年代为清代。2023年11月,被公布为宜阳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宜阳韩城城隍庙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宜阳县韩城镇东关村
福昌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
福昌城遗址位于宜阳县韩城镇,年代为唐代、宋代。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唐代、宋代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代以前属韩城保,分韩四里。
明崇祯九年(1636)后属韩城里。
清康熙十二年(1673)仍属韩城里。
1927年设韩城区。
1933年设第三区(韩城)。
1943年属福昌乡,乡公所驻地韩城。
1947年置宜北县。
1948年成立韩城区(亦称二区。
1949年宜南,宜北两县合并后设宜阳县韩城区。
1950年设第四区(韩城)。
1956年设韩城中心乡。
1958年成立韩城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公社,复设韩城区。
1962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战国国都建于此地,以运粮河为界分东、西关,此村在河西,故名西关。…[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福昌后沟,位于福昌阁北面,称阁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临近福昌阁,每年三月三庙会,四方数十里民众都会来上社,位居神社后方,故称“神后”,后演变为仁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历史典故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故名南驿。1943年设南驿保,属福昌乡。1947年8月宜阳解放。9月置宜北县。1948年2月设南驿乡,属韩城区(亦称二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秦为吞并六国,秦王御驾东征,进攻韩都时曾在此安营扎寨,故称秦王寨,现称为秦王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唐武德二年为福昌县,后改为福昌镇,后又演变为“福昌村”。故名福昌。…[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战国时期韩国国都建于此地,以运粮河为界分东、西关,此村在河东,故名东关。…[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设在城角村沿用而得名。据此村古为韩国城池之东北城墙角,故名城角。…[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设在官西村沿用而得名。传说战国时,韩国的官员家属居住在此,形成村庄故称官庄。因在官庄村西部,故名官西。…[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战国时,韩国的官员家属居住在湖心亭,因年久变迁,湖水枯竭,形成村庄。故名官东。…[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背坡面河,窑多房少,称上、下窑,后上、下窑合并称窑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期韩国在此建都时,韩王曾到此村窑洞中避暑乘凉,故称。…[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深沟处,地势较陡,故名陡沟。1943年设陡沟保,属福昌乡。1947年8月宜阳解放。9月置宜北县。1949年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后设宜阳县韩城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此地为楚王坟墓下方,故名下连楚,后简化为下连。…[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早前的岭坡形似马,故称“象马沟”,后因村小,演变为小马沟。…[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楚汉之争中,张良投靠刘邦为刘邦献策逼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建西汉,封张良为留侯,张良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他死后被葬在韩城以东韩国王侯墓地…[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命名,故名三道岭。1960年建三道岭大队,属韩城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称三道岭村民委员会,属韩城乡。1998年12月为三道岭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早年有姓聂的迁此居住,岭下有沟,故名聂沟岭。…[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群山环绕,周围有五个山头,象征五岳,且中间有一条沟,故名五岳沟。…[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记载:此地远年姓陶的在此居住,故名“陶村”,后演变为“桃村”,由于村中有南北沟一条,分东桃村、西桃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于姓迁此居住,地形低洼,故名。1960年建于洼大队,属韩城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为于洼村民委员会,属韩城乡。1998年12月撤乡建镇,属韩城镇…[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迁居此村人姓朱,且此村处在山沟之中,故名朱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苏姓家族居住在西渡水(宜水、运粮河)北岸而命名,故名苏河。…[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唐代此地有一李姓住户,请一教书先生姓袁,后将其女儿许配给袁先生,久而久之李门绝后,袁姓继承,故名袁庄。…[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命名,故名冯庄。1948年2月设冯庄乡,属韩城区(亦称二区)。1949年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后设宜阳县韩城区人民政府。1960年建冯庄大队,属…[详细]
韩城羊肉汤,讲究的是鲜、肥、清、辣四个字。它不是单纯的一道汤,而是一种小吃形式,一种饮食风俗。一锅上好的鲜汤,可烩肉,可泡馍、可加菜、适应性颇大。在郑州、洛阳、三门峡和豫西的大部分县市,“韩城羊肉汤”
韩城牛肉位于韩城镇窑湾村,是宜阳县回族聚集地,具有传统屠宰肉牛加工其制品的经验。目前已成豫西地区最大肉牛和牛肉的集散地。韩城牛肉以质地细嫩,瘦肉率高,肉质细腻而闻名。价格低,品种齐全,远销郑州、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