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内黄县 | 隶属:安阳市 |
行政代码:410527 | 代码前6位:410527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车牌代码:豫E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密度:596人/km2 | |
辖区面积:11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8.21万人 |
地名由来:内黄县始置于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因地处黄河以北,故名内黄。
2023年3月,内黄县被确定为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拟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2年12月,内黄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9月,内黄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内黄县名列其中,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5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46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内黄县上榜。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内黄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3月,内黄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内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县域面积1161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社区)。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内黄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商鞅、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唐代大诗人沈佺期故里,是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三杨庄汉代遗址是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庞贝古城”。内黄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享誉海内外,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事礼品。
内黄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内黄县位于郑州、济南、石家庄、太原四个省会城市200公里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中原经济区衔接融合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地带,处于京港澳、大广、范辉、南林四条高速构筑的“井”字大框架中心。近年来,建设了城乡主干道和产业集聚区道路491公里,南北快速通道南段、省道S303、国道G341、国道G230等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完成,郑济高铁内黄段、安内快速通道、省道S302改造工程、省道S224内黄段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汤濮铁路、晋豫鲁铁路通道穿越县境,构建了区域闭合、四通八达的网格化大交通体系。
内黄物产丰裕,生态优良。全县拥有30万亩红枣、60万亩蔬菜、30万亩花生、16万亩小杂果,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蔬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蔬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全县成片造林30余万亩,四旁植树2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17万立方米,林网控制率达到97%,林木覆盖率达到37%,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投资5亿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农业科技博览园,依托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和新型农业装备等高端技术,利用水肥一体化、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年育苗可达5亿株。
内黄经济繁荣,活力无限。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新内黄”奋斗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大力实施“稳一产、增二产、扩三产”主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形成了温棚高效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了金星啤酒、星河油脂、乐比乐饮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三平台一基地”的安全产业链条。工业经济形成了新型陶瓷、新能源电动车、康复设备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快”“十先”“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全市“两快”“一先”产业集聚区。陶瓷产业蓬勃发展,规划建设了12平方公里的陶瓷专业园区,全省重点打造的百亿级陶瓷产业集群,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原陶瓷产业基地”。新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居安阳市前列。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拜华夏人文始祖,游神州最美枣乡,访中国庞贝古城,建生态宜居内黄。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内黄人民竭诚欢迎四海宾朋来内黄寻根祭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明天。
开放的内黄永远欢迎您!
历史沿革:
夏、商隶冀州。
周初属卫。
春秋分属卫、晋。
战国属魏。
秦、汉属魏郡。
西汉高帝九年(前198)置内黄县。
东汉、三国魏因之。
北魏县废,与繁阳并入临漳,隶司州魏尹。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隶相州。
后归汲郡。
唐代先后属黎州、相州和魏郡。
宋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金、元属滑州。
明代、清初属大名府。
雍正二年(1724)改隶河南省彰德府。
1913年属豫北道。
1914年属河北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3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属安阳专区。
1958年属新乡专区。
1961年复属安阳专区。
1969年属安阳地区。
1983年属濮阳市。
1986年属安阳市。
城关镇位于县境偏北东部,东邻清丰县韩村乡,西邻东庄镇,南与后河镇、亳城乡接壤,北与张龙、马上乡为邻。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详细]
张龙乡位于县城西北3公里,东邻马上乡,西邻卫河与石盘屯乡相望,南与城关镇、东庄镇毗连,北界卫河与楚旺镇为邻。面积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详细]
东庄镇位于内黄县城西5公里处,辖45个行政村,6.3万人,镇域面积88.53平方公里,耕地7.4万亩,是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详细]
井店镇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东邻六村乡,西邻二安乡,南临浚县善堂镇,北连亳城乡。面积47.7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44个村…[详细]
梁庄镇,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东临中召乡,西与浚县善堂乡接壤,南与滑县四间房毗连,北与后河乡相依。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2公里,版图面积110平方…[详细]
后河隶属河南省内黄县,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万人,耕地8.2万亩,版图面积120平方公里,位于县域的中东部,与国家级园林城、优秀旅游城、世界最佳人居…[详细]
楚旺镇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距内黄县城15公里,面积36.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辖22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835…[详细]
田氏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北25公里,地处两省(河南、河北)三县(内黄、安阳、魏县)交界地带。西距豫北区域性城市安阳市40公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详细]
二安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南31公里处,东邻井店镇,西界卫河与汤阴县的五陵镇隔河相望,南邻浚县善堂镇和王庄乡。北邻高堤乡。面积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详细]
亳城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2公里。东邻后河镇,西邻老塔坡与高堤乡毗连,南邻六村乡,北与东庄镇接壤,面积6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辖28个…[详细]
豆公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北17公里处,是内黄、安阳、汤阴三县交壤之地,安、汤、卫三河环抱,沟渠纵横,树林茂密。东部、南部濒临卫河与张龙乡、东庄镇、高堤乡…[详细]
马上乡位于内黄县城北6公里,东临清丰县境,西临张龙乡,南临城关镇,北临卫河与楚旺镇和河北省魏县境相望。面积7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辖36…[详细]
高堤乡,位于内黄县城西20公里,东界老塔坡与东庄镇、毫城乡为邻,西临卫河与汤阴相望,南邻二安乡,北邻卫河与豆公乡接壤。面积7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详细]
六村乡位于内黄县城南21公里,东临硝河与后河镇、白条河园林场为邻,西与井店镇接壤,南与河南省内黄监狱和浚县界毗连、北邻亳城乡。面积63.7平方公里,占…[详细]
中召乡地处黄河故道南岸金堤之上,位于内黄县城南32公里处,北邻本县后河镇,西邻本县梁庄镇,东邻濮阳县新习乡和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南与滑县四间房接壤,地…[详细]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宋村乡[1]位于内黄县北部,县城北22千米处,东、北
河南内黄县宋村乡
与河北省魏县接壤。面积43.5平方千米,人口32279人…[详细]
一、基本情况介绍
石盘屯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北15公里处,辖26个行政村,4.8万亩耕地,3.1万口人。面积44.3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