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濮阳市 > 南乐县 > 千口镇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千口镇

地名:千口镇隶属南乐县
行政代码:410923105代码前6位:4109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57万人
人口密度:约56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古时千口为周边地区较大的村落之一,以拥有居民千口著称,故取名千口。

基本介绍:

千口镇位于县城东部,北邻福堪乡,南靠清丰县,东隔徒骇河与山东莘县相望,西与韩张镇接壤。面积63平方公里,辖西节村、武家村、杜家村、樊村、东李村、张庄集、郭村、东王村(含小刘村、李家村、马村)、柴庄、阎村、翟庄、吕村、罗疃、良善、西梁家、前林家。后林家、大清、枣科,东粱村、西粱村、焦村、千口、孟庄、北仇庄(含马庄、寇家)、张庄、侯庄、苗郭村、北郭村、陈村、大刘村、南仇庄、东赵庄、子阳(含西、南、东子阳)、库庄、苏海36个行政村。

千口村有古大槐村。东、西梁村为明朝御史梁天启故里,梁墓在苗、北郭村之间。东南部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威震敌胆的武装联防区。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建国学院曾设在樊村。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千口镇(牛)榜上有名。

2022年3月,千口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张庄集武联防对外联络处

张庄集武联防对外联络处位于南乐县千口镇张庄集村,时代为清—民国。2017年12月18日,张庄集武联防对外联络处列入南乐县第四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东汉为东武阳县地。

唐属武圣、朝城县。

明代称里。

清代为东九社。

1929年建千口乡,属第二区。

1934年属第一区。

1945年属南乐县第二区。

1956年设千口乡。

1958年改称千口公社。

1964年3个大队划入山东省莘县。

1984年改设千口乡。

2013年改置千口镇。

仓颉陵遗址
千口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城关镇东街村冯酿春存《冯氏族谱》记载:“冯氏世居繁水之千口”。从繁水县推断千口村,早在明朝以前已名千口,以居民多达千口而得名。…[详细]

北仇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仇氏族谱》记载:其祖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由山西迁此,称仇庄。宣德五年,因兄弟不和,一支南移,形成南北两个仇庄,因位于北,故称北仇庄。…[详细]

孟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孟氏北宋末年从韩张迁此,以姓氏取名孟家庄。1958年去“家”字,称孟庄,沿用至今。…[详细]

北郭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梁氏家谱》和《梁氏坟谱》记载,原名西仓,东邻苗郭村原名东仓。明朝年间大理寺丞梁天奇葬于此,谓“粮”入“仓”,以示永存,视为大不吉利,谓“锅”煮“粮…[详细]

苗郭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梁氏家谱》和《梁氏坟谱》记载,原名东仓,东邻北郭村原名西仓。明朝年间大理寺丞梁天奇葬于此,谓“粮”入“仓”,以示永存,视为大不吉利,谓“锅”煮“粮…[详细]

侯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侯氏家谱》记载:其祖原居本县侯耿村,明永乐年间迁此,取名侯家庄,1945年去“家”字称侯庄。…[详细]

张庄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籍山西,明洪武五年(1372)迁此,时称小王庄。明末崇祯十二年(1639),因张氏人丁兴旺,王氏衰落,经协商改村名为张家庄。…[详细]

陈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吴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迁来时,该地就叫陈村,当时仅有陈氏一姓,系以姓氏取名谓陈村。…[详细]

大刘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田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河北省大名县埝头村迁此时,就名刘村,当时刘姓最早定居,以姓氏取名。1938年因发赈与村东刘村发生误…[详细]

南仇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仇氏族谱》记载:其祖于明永乐三年(1405)由山西迁此,称仇庄,宣德五年(1430),因兄弟不和,一支南移,形成南北二仇庄,因位于南,故称南仇庄。…[详细]

苏海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系清丰县巩营村人,于明崇祯三年(1630)迁此,当时村名已称苏家海,是以姓氏取名,今苏氏已绝,祖坟尤在。1958年去“家”字…[详细]

翟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翟氏家谱》记载:明宣德八年(1433),其祖翟荣由清丰县翟家坡村迁居南仇庄,后其子移居于此,以姓定名为翟庄。…[详细]

柴庄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柴氏家谱》记载:其祖柴茂林,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由山西迁来,当时此地仅有一户杜氏,不久迁走。柴氏定居取名柴家庄。1945年,称柴庄。…[详细]

子阳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唐时一个教堂,用紫羊圈占土地,故名紫羊,后演化为紫阳。又据本村《吴氏家谱》记载:先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山东青州府迁此建村,故村名紫羊,后改…[详细]

库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库氏家谱》记载:其始祖于明洪武八年(1375)由山西省洪洞县迁住于此,以姓氏取名库家庄,1945年去“家”字称库庄。…[详细]

东赵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赵氏家谱》记载:其祖赵礼原籍山西省洪洞县,明洪武五年(1372)迁此,时称西紫阳(因村东有紫阳村),万历年间,修庙得石佛,改名石佛村,清末,因赵姓…[详细]

樊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樊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山西迁此,年久成村,以姓氏取名樊家村。1945年,称樊村。…[详细]

张庄集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氏祖原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明永乐二年(1404)迁到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东45里居住,迁来时因有弟兄二人,所以取名为张二庄,于明嘉…[详细]

东李家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隆庆年间,由山西迁此,当时名李家村,尚有李姓,为村中老户,村名最初系由姓氏定名,1981年为南乐县杨村乡李村区别,更名为东…[详细]

闫村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邵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籍本县平邑村,于明嘉靖年间迁此,当时名大周村,民国初,周氏已绝,阎氏兴盛,以姓氏改名阎村。…[详细]

杜家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杜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山西迁来,自成村落,以姓氏取名为杜家村。…[详细]

武家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武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籍山西,于明永乐二十一(1423)年迁此,以姓氏取名武家村。…[详细]

焦村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焦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籍山西,于明永乐八年(1410)迁此,以姓氏取名焦家村,1945年去“家”字称焦村。…[详细]

郭村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郭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永乐三年(1405)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郭家村,1945年去“家”字称郭村。…[详细]

西节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山东莘县东节村遗存的石柱上记载:宋初此村称南大邢村,据传邢村很长,称十八里大邢村。元朝末年大邢村被洪水冲断,只剩东西两节,东节(在山东莘县)叫东节村…[详细]

枣科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原有一片枣林,明成化年间,李姓由本县福堪乡李胥平迁此,称枣课村。清朝初年,改“课”为“科”,称枣科。…[详细]

大清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南有“大清寺”,旧址尚存,此庙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庙内有铁钟铸有“大清”二字,由此而知,以寺取名大清,后演化“大(dai)清”。…[详细]

良善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一富户,名为宋金鲁,从山西迁来,定居此地后,乐于行善助贫,颇受广大人民赞扬,后人为了纪念这个良君善人,就将此村称为“良善”。…[详细]

罗町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马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籍山东青州府朐县,于明洪武二年(1369),因避役迁于此,当时村名小罗庄,后村庄渐大,改名罗疃。…[详细]

前林家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林氏家谱》记载:其祖林玉明永乐八年(1410),由山西迁此,取名林家,后又有林姓迁于村北定居也称林家,为相区别,改称前林家。…[详细]

后林家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林氏家谱》记载:其祖原籍河北省永年县二八寨村,明宣德五年(1430)迁此,以姓氏取名林家,因村南有一林家,为相区别,故称后林家。…[详细]

西梁家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梁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永乐五年(1407)自山西迁此,勤于农桑,日久成村,以姓氏称梁家村,后渐东西分开,东梁家村已绝,因位西,故称“西梁家”村。…[详细]

吕村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李氏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时叫李家店。原址在村西半里处,后因欠缴皇粮,惧罪东移,时村东西有两个大坑,形成两个口字,为避祸遂改名吕村。…[详细]

东梁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陈村,据《梁氏家谱》记载:其祖梁用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从河南归德府虞城县白草寺迁居南乐县东北陈村,以陶为业。隆庆年间,梁氏人多,把陈村改为梁…[详细]

东王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其祖王延庆于明永乐八年(1410)由山西迁此,以姓氏定名王家村。1945年去“家”字称王村。1981年为与县西王村区别,经批准,更…[详细]

西梁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梁氏家谱》记载:二世祖梁景连于明宣德十年(1435),从村内(即今东梁村)迁于村西,成村后,称西梁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千口镇面积相当:
到千口镇必去著名景点

千口镇相关名人

千口镇特产与美食
千口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南乐县行政区划: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