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濮阳市 > 南乐县 > 福堪镇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福堪镇

地名:福堪镇隶属南乐县
行政代码:410923103代码前6位:4109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2万人
人口密度:约62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据福堪集《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张氏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因村南街有一古井,水丰质佳,可解毒消病,堪称福地,故名福堪。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福堪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福堪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河北省大名县为邻,东与山东省莘县接壤,南邻千口乡,西邻韩张镇,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面积67平方公里,辖福堪集、豆拐、任庄、马庄、刘耿落、赵耿落(含楚耿落)、宋耿落(含马耿落)、前宋村、崔宋村、康宋村、吴庄、牛村、张胥孚(含孔、西李胥平)、东李胥平、孔庄、吕前刘(含贾家、吕家、前刘家)、孟后刘(含孟家、后刘家)、卞辛庄(含李辛庄)、才丈(含谷家庙)、刘吕村、郭吕村、马村(含大杨庄)、郁家(含小杨庄)、寨肖家、西肖家(含梁肖家)、前任屯、龙卧(含前后龙卧)、万兴、东刘庄、东张庄、张韩平(含梁魏韩平)、寨韩平(含东韩平、戴庄、王庄)蔡紫金、张夏紫金、刘寨、罗村(含徐、艾、

+查看详细福堪镇概况>>

文化旅游:

宋耿洛汉墓群

宋耿洛汉墓群位于南乐县福堪镇宋耿洛村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三大土冢,呈“品”字形,最大冢高10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俗称“赫王坟”“冢垌堆”。明正德《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均称

历史沿革:

东汉为东武阳县地。

唐代分属武圣县、朝城县。

明代改乡为里。

清代改里为社,为东十二社。

1929年建福堪乡,分属一区和二区。

1948年属第三区,区公所驻福堪集。

1956年设福堪乡。

1958年改称福堪公社。

1984年复为福堪乡。

2011年改置福堪镇。

仓颉陵遗址
福堪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张氏族谱》记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山西洪洞迁此,当时叫韩家庄。因村南街有口水井,水旺质好,饮此水可消病毒,此处堪称福地,故改…[详细]

豆拐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窦姓居多,又集中在福堪一小街上,拐即街,故以姓氏取名为窦拐,后“窦”演变成“豆”,称豆拐。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豆拐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详细]

任村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石碑记载:任姓于明中期自山西迁来,以姓氏取名任家庄,后来去家字,称任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任庄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任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马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马氏墓碑记载:清康熙年间,有几户马姓自山西迁此,定居成村,以姓氏取名为马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马庄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马庄农业生产合…[详细]

刘耿落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此地原有耿姓富户,长工很多,其中有赵、刘、宋、马等13姓,因耿姓势大,又是最早在此落户者,故名耿落,后耿姓绝,13姓长工分散成村,人称十三耿落,刘姓…[详细]

赵耿落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此地原有耿姓富户,长工很多,其中有赵、刘、宋、马等13姓,因耿姓势大,又是最早在此落户者,故名耿落,后耿姓绝,13姓长工分散成村,人称十三耿落,为相…[详细]

宋耿落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此地原有耿姓富户,长工很多,其中有赵、刘、宋、马等13姓,因耿姓势大,又是最早在此落户者,故名耿落,后耿姓绝,13姓长工分散成村,人称十三耿落,为相…[详细]

前宋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期,宋氏三兄弟迁居此地,取名宋村,后兄弟不和,三处分居,又有康、崔等姓迁来,分别住在3个自然村内,村落渐大,皆名宋村,为相区别,以方位和姓氏分称…[详细]

崔宋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有宋氏三兄弟迁居此地,取名宋村,后兄弟不和三处分居,不久又有康、崔等姓迁来,各自成村,皆名宋村,为相区别,以方位和姓氏分称,因崔氏较多,故称…[详细]

康宋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宋氏三兄弟迁居此地,取名宋村,后兄弟不和三处分居,不久又有康、崔等姓迁来,分别在三处定居,形成三个自然村,为相区别,以方位和姓氏分称,因康氏较多,故…[详细]

吴庄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吴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年间,吴氏自山西洪桐县迁此,年久成村,因全村皆为吴氏,故以姓氏取名吴家庄。1945年,称吴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吴…[详细]

牛村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村北有一水潭,形如卧牛。明万历年间有王、苗等姓自山西迁居此,因水潭如牛,取名牛村。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三区牛村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牛村农业生…[详细]

张胥平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氏始祖于明朝中期自山西迁来,居于“李胥平”村为富人做长工,后成家立业,移居村南,年久成村,亦称胥平,并冠以张姓,称张胥平。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详细]

李胥平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在明朝中期以前已有,时称“李胥平”,清道光年间,又有几户李姓迁于村西定居成村,也叫李胥平,后以方位相区别,因为东,称为东李胥平。1949年建国后为南…[详细]

孔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孔姓自山西迁此,以姓氏取名孔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孔庄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孔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福堪公社孔庄大队。19…[详细]

吕前刘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世居于此,始称刘家,因位于吕家之前,为与附近另一刘家区别,故取名为吕前刘。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吕前刘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吕前刘村农业…[详细]

孟后刘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孟氏迁此定居,日久成村,取名孟家。刘姓迁居于此,始称刘家。后为与附近另一刘家区别,且因位于孟家之北,故名孟后刘。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详细]

卞辛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卞姓,原居西邻李卞庄,后因卞、李二姓发生纠纷,卞姓东移,自成村庄,即以姓氏取名“卞新庄”,1945年后“新”演变为“辛”称卞辛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详细]

才丈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杨氏迁居于此,为纪念杨氏迁居,种植许多杨树,寓意杨氏从山西迁来如杨树移栽此地一样,重新生长成材,遂定村名为“材长”,至清末演变为“才丈”。194…[详细]

刘吕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中期,吕姓自本县吕家迁此,以姓氏取名吕村,后又有刘氏迁来定居,1910年因刘氏族大,吕氏断宗,随在“吕村”二字前加一“刘”字,称刘吕村。1949年…[详细]

郭吕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有郭、张、王三姓,皆家贫如洗,给吕村(今刘吕村)富人做长工,后三姓分居,年久成村,以姓氏取名郭吕村、张吕村、王吕村,1958年三大队合并,因…[详细]

马村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朝末期,马姓、王姓世居于此,因马姓居多,故以姓氏取名为马村。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马村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马村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详细]

郁家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郁姓迁居此地,逐渐形成村落,故以郁姓早居并为大户取名“郁家村”,后为称呼方便,去“村”字,称郁家。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郁家村公所。1…[详细]

寨肖家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肖氏从山西洪桐县迁此,后逐渐发展成村,称肖家。清末,为避战乱,村人打土寨围村,随呼村名为寨肖家。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寨肖家村公所。…[详细]

西肖家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肖氏于明末自东邻肖家村迁来,因位于肖家村西,故称西肖家。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西肖家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西肖家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详细]

任屯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命名,任姓始居于此,于是叫做任屯。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任屯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任屯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福堪公社任屯大队。1…[详细]

龙卧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南乐县志》记载:因其地为龙窝河的尽头,并在此建有龙卧寺而得名。相唐代初建有规模宏伟的寺院,建筑寺院由程咬金居此监工,程咬金在瓦岗寨当…[详细]

东刘庄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刘氏家谱》记载: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来时村名赵楼,后赵氏衰,刘氏兴旺,至清末,改村名为刘庄,1981年为避免和元村镇、韩张镇两个刘庄重名,改称东刘庄。…[详细]

万兴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格针寨。明时,此地战事频繁,周围村庄俱遭兵祸,唯无伤,村人皆称“万幸”,为示吉利,永保平安,遂称村名为“万幸”。后“万幸”演变为“万兴”,即诸业兴…[详细]

东张庄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以姓氏取名张庄。1983年因与千口乡张庄重名,居东,为相区别,称东张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张庄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张庄农业生产合作…[详细]

张韩平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张氏族长张韩平自山西迁此定居,逐渐形成村庄,称张庄。后代为纪念先祖,易村名为张韩平。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张韩平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详细]

寨韩平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始迁祖张自道于明万历年间,自山西迁于张韩平村南定居,后来自成村落,也称韩平,并筑寨护村,为与张韩平村相区别,以寨为由,取名寨韩平。…[详细]

蔡子金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年,蔡姓迁此定居,形成村落,因村西有古堤,名紫金堤。以古堤名“紫金”加姓氏定为村名,称蔡紫金。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蔡紫金村公所。1956…[详细]

夏子金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村附近有古堤,名紫金堤。明朝末年,张姓、夏姓迁此定居,形成村落,以古堤名“紫金”定为村名,分别称张紫金和夏紫金,合称张夏紫金。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详细]

刘寨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刘氏家谱》记载:刘氏于清朝初年,自山西迁来,因皆为刘氏,又围村筑寨,故名刘家寨,后去家字,称刘寨。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刘寨村公所。1956…[详细]

罗村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宋氏兄弟二人自山西迁来在此定居,以制面箩为业,远近驰名,村名遂叫箩村,至清末演变为罗村。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罗村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详细]

胥房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历史名将伍子胥带兵作战,路过,天色已晚,就此歇宿,故名胥房。另说村东有一古墓,史书记载:“赫胥陵“附近有72座楼房,后人就将村名定为胥房。1949…[详细]

袁耿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1403-1424),袁氏迁此定居,当时附近诸村均称耿村,村人也将村名称耿村,因袁姓户大人多,为和别的村相区别,即称袁耿村。1949年建国…[详细]

南汉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北原有古村落“北汉”遗址。明永乐年间,贾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北汉”村南建居,故村名“南汉”。后有段家、何家、董家迁居来此地,贾姓住前街,段姓住后…[详细]

薛集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永乐初年,名为薛家村,系以姓氏命名。清代,成集市,村名薛家集,1945年去“家”字,称薛集。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薛集村公所。1956年为福…[详细]

东宋庄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久远,原名宋庄。1983年因避免与梁村乡宋庄重名,又称东宋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宋庄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宋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详细]


以下地名与福堪镇面积相当:
到福堪镇必去著名景点

福堪镇相关名人

福堪镇特产与美食
福堪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南乐县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