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原乡 | 隶属:柘城县 |
行政代码:411424213 | 代码前6位:4114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7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元末山东高唐人李原,为避兵乱迁此定居,以讳名村,初名李原。明成化年间筑寨,名李原寨,演称李原集。
基本介绍:
李原乡位於县西南部。东与皇集乡为邻。南隔涡河与安平乡相望,西与太康县境接壤,北与申桥乡交界,东北与岗王乡毗连。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43201亩。辖21个村民委员会,164个村民小组,81个自然村,8927户,33141人。其中回族480人。乡人民政府驻李原集。
该乡土地多为两合土,南部、东部有淤土地。涡河沿界东流,马头沟斜穿中部。
荣誉排行: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李原乡:元末山东高唐人李原,为避兵乱迁此定居,以讳名村,初名李原。明成化年间筑寨,名李原寨,演称李原集。
历史沿革:
原属鹿邑县。
1954年9月划归柘城县置第十区。
1958年建李原公社。
1984年改李原乡。
据《李氏家谱》载:元代山东高唐人李原,为避兵乱迁此定居,以讳名村,初称李原。明成化年间有集市,清咸丰年间筑寨,名李原寨,演称今名。…[详细]
先祖系李原集李氏分支,清咸丰年间建两个习武场,俗称兵营。此处在北,故名。…[详细]
清顺治十三年(1656)魏氏自小洪河南岸和乐村(今大胡庄)迁此,魏中孝率众在河上修桥一座,故名。…[详细]
大胡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李原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洪武末年苏氏从鹿邑县城内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明嘉靖年间刘氏自太康县刘老家迁此定居,以种田养猪为业,常售猪崽,人称“小猪刘”,又演为“小朱刘”,简称今名。…[详细]
明洪武年间阎氏自山西五里庄迁此,南靠涡河渡口。以撑船摆渡为生,故名。清康熙年间为南北交通要道,形成集市,亦称阎口集。…[详细]
明永乐年间,姚氏从太康县迁此建村,盖土楼一座,故名。…[详细]
明代,方氏自太康县大蔡庄迁此建村。1955年属李原中心乡朱刘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属李原乡朱刘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李原人民公社朱刘…[详细]
王瑞元村:位于李原乡以南3公里处,含王拱庄等自然村。…[详细]
明洪武年间尹氏迁此。1955年称尹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李原中心乡。1957年称尹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李原乡。1958年设尹庄生产大队,属李原人…[详细]
大陈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李原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北宋,彭氏自太康县城东北大彭庄迁此,并于村东南隅建白衣奶奶庙,初名彭庙。太宗时有村民北迁建村,以其在前,更名前彭庙,简称今名。…[详细]
据《郑氏族谱》载:明永乐四年(1406)郑德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初名郑庄,清乾隆年间筑寨,而得名。…[详细]
丁口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李原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代,赵氏迁此,初名赵庄,后盖楼房,更名赵楼。1981年改今名。…[详细]
刘菜村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李原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侯氏从山西泌源县朗壁村迁此定居,后盖楼层一座,故名。…[详细]
明成化年间刘氏从刘六寨(古村名,现已废,约在李原集西南3千米处)分出,因在关帝庙东侧,故名。…[详细]
初为张氏建村,名张鸹张。明洪武年间鲁氏从山东迁来,人丁兴旺,为村中望族,故名。…[详细]
明永乐年间柳氏从山东迁此定居,故名。1955年称柳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李原中心乡。1957年称柳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李原乡。1958年设柳庄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