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仁乡 | 隶属:将乐县 |
行政代码:350428204 | 代码前6位:350428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8 | 邮政编码:365000 |
车牌代码:闽G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966人 |
人口密度:约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驻地村庄较为集中,平原村庄大多在安仁中部,寓安居乐业之意,故而得名安仁中,后简为安仁。
基本介绍:
将乐县辖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2年析建安仁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泽坑、安仁、石富、福山、蜈蚣鼻、伍宿、半岭、余坑、元洋、洞前、上际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有果林、茶林、用材林。乡镇工业有矿采、建材、木制品加工。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安仁乡被命名为2023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安仁乡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闽北红军独立师地下交通联络站(桃源村陶氏祠堂)位于安仁乡洞前村桃源自然村,地处安仁乡西北部,祠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共2层,大门朝向正东南,主体建筑为砖混结构。从正门进入后为前厅,左右两
东方军第六兵站旧址池氏祖厝位于将乐县安仁乡泽坊村,年代为1933年。始建于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占地面积40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1931年6月在此成立泰宁县泽坊区革命委员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设安仁上都、安仁中都。
1931年-1934年安仁为乡村及苏维埃政权,属泰宁县泽坊区苏维埃政府。
1934年设安泽联保,属第三区署,1939年改称民生乡。
1950年3月设安仁乡,属第五区。
1958年10月设安仁大队,属红旗公社。
1961年10月设安仁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伍,姓氏,指伍氏村民;宿,即住;伍宿村,即最早由伍氏村民在此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即石头;富,即富余富足的意思。明代属安仁中都管辖,清代称石阜头,属安仁中都管辖;1931年-1934年设石富乡苏维埃政权,1935年成立石富保,属…[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落以“安仁”命名,寓意村民希望安居乐业,亲仁善邻。…[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福,即指该地风水极佳,寓意有福;山,即山地;福山自然村,即村民在两山环抱,山地肥沃,地势平坦的风水宝地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半岭村,即村民在曹坑自然村的半山腰上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洞前村,即村民在石洞前面聚居的乡村。明代属崇善都管辖;清代称大坪,属安仁中都管辖;1931年-1934年设洞前乡苏维埃政府;1941年设立洞前保,属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洋村,即村民在平坦宽阔地方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余坑村,即指由余氏族人开基定居形成。明清时期属安仁上都图二,1931年-1934年设余坑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解放前为余坑保,属安泽联保,民里乡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泽坊村,即村民于水源充足之地定居形成。明清时期属安仁上都管辖,1931年-1934年设泽坊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1937年是将乐县坚持南方三年游击…[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即指上部,际,指山坡岽;上际村,即在山坡岽边上定居形成的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称牛公鼻,清代更名为蜈蚣鼻;蜈蚣鼻村,即村民在一座形似公牛的鼻子处定居形成的乡村聚落,后改为蜈蚣鼻。…[详细]
区划代码:~5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岭头林果场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安仁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黄祖华,1907年8月8月出生于将乐县安仁乡福山村一中医家庭。1930年,23岁地黄祖华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经熟人介绍,他到万安区公所任文书,因不满国民党官吏鱼肉乡民,横行乡里的暴行,一年后便辞职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