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二镇 | 隶属:弥勒市 |
行政代码:532504108 | 代码前6位:53250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3 | 邮政编码:652300 |
车牌代码:云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9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西二镇因地处弥勒城区西部山区,以排序而得名。
基本介绍:
西二镇位于弥勒市西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43公里,东经103°3′36″~103°15′18″,北纬24°14′15″~24°32′36″,东接西一镇,南连五山乡,西沿昆河铁路隔南盘江与玉溪市华宁县相望,北与昆明市宜良、石林两县相接,地处“三州(市)四县(市)”交界。全镇国土面积为397.5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147.6米,最低海拔1130米。2017年,降雨量1024毫米,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4℃,平均气温16.4℃。全镇辖西龙、茂卜、额依、路龙、四道水、矣维、海泊、绿柴冲、补蚌、糯租、西洱、大冲12个村民委员会146个村小组156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201
荣誉排行: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西二镇上榜。
历史沿革:
民国时,属第六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西龙镇。
1949年,改为第五区。
1955年,改为西二区。
1958年,改为西二公社。
1961年,西二公社改为西二区。
1970年,改为西二公社。
1984年,西二公社改为西二区。
1987年,西二区改为西二乡。
2001年,由西二乡改为西二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系彝语地名,“西”:树,“龙”:城,意为城边树多之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彝语地名,“茂”:竹子,“卜”:平方千米,意为庙旁有茂盛的竹子。…[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额衣村是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彝语地名,“路”:石头,“龙”:出水,意为有石头,会出水之地。…[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旁有四条箐水汇集而流过,故名。1950年为弥勒县第五区四道水乡;1955年为弥勒县西二区四道水乡;1958年为西二公社四道水生产大队;1961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彝语地名,“糯”:猴子,“租”:长,意为长山梁上有猴子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西两座山较高,大部分村子坐落在两山之间低凹处,形成一段山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彝语地名,“西”:树,“洱”:水,意为有树有水之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附近有一天然水塘,当地群众习称海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旁冲内芦苇较多,故名。1950年为弥勒县第五区芦柴冲乡;1955年为弥勒县西二区芦柴冲乡;1958年为西二公社芦柴冲生产大队;1961年为西二区芦…[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补蚌是当地地层中含有一种古代淡水软体动物蚌、螺残骸,后在此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彝语地名,“矣”:水,“维”:猪,意为水塘边野猪出没之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