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要镇 | 隶属:洛南县 |
行政代码:611021103 | 代码前6位:6110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车牌代码:陕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地处洛南、卢氏和灵宝三县交界处,是三条古道的交通要塞,故名“三要”。
基本介绍:
三要镇位于洛南县东45公里处,东与高耀乡、王岭乡接壤,南与丹凤县为邻,西连寺坡乡,北通灵口镇、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因其地处卢、洛、灵三县交界处,是三条古道的交通要塞,故名“三要”。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3528户,13153人,辖区土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765亩。
三要镇地域辽阔,山环水绕,北部土地平缓,光照充足,南部沿蟒岭山系,林木茂盛,中部川道地区,耕地平整,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三要镇海拔760米,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全镇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总面积78000余亩,全镇经济林有核桃、柿子、桃、梨、杏等,其中核桃年总产量58000公斤,柿子11万公斤,核桃、柿
文化旅游:
洛南农民协会会址位于洛南县三要镇鸡头关,年代为1928年。类别为革命旧址。为洛南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许旅旅部位于洛南县三要镇三要街,年代为1928年。类别为革命旧址。为洛南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渭华起义许旅练兵场位于洛南县洛南县三要镇三要街村,年代为1927年至1928年。类别为革命旧址。为洛南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刘志丹、唐澍同志讲话处位于洛南县三要镇话庙村东洼 ,年代为1928年。类别为革命旧址。为洛南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九泉山位于洛南县三要镇三要街村南,年代为1935年。类别为革命旧址。为洛南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此设三要巡检司。
清时撤销。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立县佐。
民国二十年(1931年),废。
1949年,设三要乡。
1958年,成立三要公社。
1983年,复设乡。
1997年,设三要镇。
2011年6月,将高耀乡的南岭、毛沟、木厂、叶河、四岔5村并入。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居民居住于三要街得名。1958年形成三要大队,2015年撤销九泉村,合并为三要街社区,命名为三要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民国十八年,水磨渠财主陈姓商号为永顺,取一永字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杨村村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2年得名龙山大队,1992年更名为龙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该庙内在夜间常有神仙说话故名。1964年得名话庙大队,1984年改名为话庙村村民委员会形成,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杨姓人家多居住于此川而得名。1958年得名为杨川生产队,1961年改为杨川大队,1988年形成杨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处南河司之北故得名。1949年得名北司生产队,1958年改名为北司大队,1992年形成北司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罗村村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河原始森林中有野人,得名野人河,后改为叶河。…[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群众居住于沙河的两边川道而得名。1958年形成沙河川大队,2015年1月撤销南岭村、木场村,改名为沙河川村,命名为沙河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九泉豆腐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九泉村的特产。洛南九泉豆腐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和糖,除了白嫩香鲜,还兼入口甘甜,软滑耐品,后味无穷。辅以佐料,凉拌热炒,油炸酱焖,均鲜嫩可口,香荃味美。 九泉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