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麻坪镇 | 隶属:洛南县 |
行政代码:611021110 | 代码前6位:61102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车牌代码:陕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7.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4万人 |
人口密度:约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麻坪河而得名。
基本介绍:
麻坪镇位于洛南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麻坪街,东南距县城20公里,东连石门镇,西邻保安镇,西北与渭南市华县毗邻,南与城关镇接壤,驻海拔1016米,区域海拔差在80米至700余米之间,日光照时间平均为5.3小时,属中温2类区域。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为主,素有“六山三水一分田”之称。全镇辖17个村,155个组,4506户,16474人,耕地面积19140亩,人均耕地1.16亩,林地面积116728亩,人均7.1亩。
该镇山丘面积较宽,土质以红沙粘土为主,植被较好。全镇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主产小麦、玉米、豆类、杂粮。近年来培育形成了烤烟、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生产为主的支柱产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麻坪镇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三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文化旅游:
书堂山庙位于洛南县麻坪镇,年代为清初。类别为古建筑。为洛南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成立麻坪乡,以驻地麻坪街命名。
1958年,由孤山、粟峪、油房3乡组建为麻坪公社。
1959年,撤销麻坪公社,并入石门公社,成立麻坪管理区。
1961年,成立麻坪公社。
1966年,改名长武公社。
1968年,恢复原名。
1983年,体制改革时,将公社改为农兴、麻坪2乡。
1985年,合并为现规模。
1997年8月,撤销孤山乡、麻坪乡、栗峪乡、油房乡,合并设麻坪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3个村组合而成,又取兴旺之意故得名。1958年形成农兴生产队、陈生产队、合兴生产队,1984年改名农兴村、陈兴村、合兴村,2015年撤销农兴村、陈兴…[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大麻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前有一座石山,独峰壁立,石头裸露谷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宋姓居民居住之多得名宋村。1949年形成宋村生产队,1966年更名为八一大队,1988年改八一大队为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有一娘娘庙而得名。1958年得名娘庙生产队,1962年改为娘庙大队,1988年得名娘娘庙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山高沟深,到处云雾蒙蒙而得名。1958年得名云蒙山大队,1981年改名为云蒙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陈姓居住坡跟台上而得名。1949年形成陈台生产队,1962年改为陈台大队,1988年更名为陈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栗峪西边的一条沟口故得名。1958年得名栗西口大队,1966年得名栗西口村,2015年将杨树沟和栗西口村合并,得名栗西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栗峪河出口处而得名。1958年得名峪口大队,1994年改名为峪口村,2015年将熊虎村和峪口村合并,得名峪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峪谷,并有一天然页岭斜插峪谷中部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