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新潭镇竹林村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与黄山经济开发区交汇点,毗邻休宁县、徽州区,103省道穿村而过,沿线1.5公里,是一个以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为特色的路边村。村辖9个村民组,共401户、1408人,为全镇人口最多的村。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1人,(含预备党员2人)其中女党员15人。村两委现有成员8人,其中支委成员5人,村委员3人。村先后被市委组织部评为“2007年度农村党建工作先进村”,“2008年度……。 |
五马镇竹林村距离镇政府约1公里,下辖5个社,共有476户1976人,党员24名。有村小一所,村卫生室、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群众孩子有学可上,群众有病可医,更有阵地议事。竹林村地理条件差,农民主要靠养殖、种植及劳务输出创收。2009年,通过开展万元增收工程,村党组织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林下资源采集、开展劳务输出,竹林村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均纯收入达到4226.69元。在村务公开工作中……。 |
因境内地名竹林坝得名。民国时期为清江乡。1962年后为清江乡1大队。1984年为清江乡竹林坝村。1993年为清江镇竹林坝村。2002年将竹林坝村、茄湾村合并为清江镇竹林村。2007年将竹林村、坪上村合并为清江镇竹林村。竹林村……。 |
因境内苦竹园的竹子成林而得名。1960年,成立竹林区队,隶属平南公社;1961年,更名为竹林大队,隶属平南公社;1984年4月,更名为竹林村,隶属平南乡;2004年,红沙村并入,隶属平南乡;2005年,撤平南乡,合并到官渡镇至今。竹林村……。 |
竹林村位于安溪县蓬莱镇南部。东至蓬莱镇彭格村,西与蓬莱镇鸿福村相邻,南和城厢镇上营村接壤,北与蓬莱镇蓬溪村相连。村情历史:从竹塔自然村取一字,“竹”为村名作头序,从院宅林自然村取一字,“林”为村名作宾语,词语结构,叫竹林村。自明朝成化间,祖先在本地开基祖,开垦发展生产,耕种农作物,解决生活资料,初渡阳世人生。裔传至今,朝代变革时期,有一部分人向外奔波谋生繁衍世代,成为发祖踞点,如往新加坡、印尼等地……。 |
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678-1735年)建村时村中张思敬在朝为官,颇有政声,人称张圣人,因其字晚茵,号竹林其在村子兴办学堂,学堂周围种有大片竹林,故名。1958年为伏家镇公社竹林大队,1984年更名为竹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竹林村……。 |
因以前竹林茂密,竹子较多,故而得名为竹林村民委员会。民国时属秦岭镇。1949年后称竹林村,属天水县第十、第十一区分割;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竹林大队,属秦岭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后,竹林大队改为竹林村,设竹林村民委员会,属秦岭乡,名称沿用至今。2016年撤乡改镇后属于秦岭镇,一直沿用至今。竹林村……。 |
竹林村自建国以来就有此命名,建国以前及初期在这片区域有大量竹子遍布各个山头,在人民公社时期命名为竹林大队,后来人们把竹子采挖,改栽成大量的白杨树,松树。但竹林这个名字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公社时期被称名为竹林大队,1983年正式命名为竹林村。竹林村……。 |
竹林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202108202。 |
因为此村有片地方名为竹林坡,故名。公社时期纳入东风大队,1983年之后分出命名为竹林村。竹林村……。 |
因靠近嘉陵江,适合生长竹子,而得名。1976年这是竹林公社,随着时间推移,将名字改为竹林村,一直沿用至今。竹林村……。 |
位于毛竹林下方的村庄。根据宪法相关规定1949年——1984年命名为竹林生产大队,1984年8月改名为竹林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竹林村……。 |
此地因竹林茂盛而得名,故取名为为竹林沟。1958年为白河人民公社竹林大队,后又为铨水人民公社竹林大队,1983年为铨水乡竹林村委会,2004年撤乡并镇后为白河镇竹林村民委员会。竹林村……。 |
竹林村位于澄海区莲上镇中部,南与永新村相邻,西、北与兰苑村相邻,东至盛洲村。先人于南宋末年从福建莆田县移居海阳县苏湾都莲阳中乡,定居于此,并定名为竹林村。19世纪本村重建两个自然村分别为梅林村、松林村,三村统称为竹林村。本村至今户数已有1271户,其中农业户数1143户,非农户数128户;全村总人口数为5395人,其中农业人口5147人,非农业人口248人。全村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居……。 |
竹林村位于河西镇北部,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2518人,共有4个自然村,距离镇府10公里,距离市区13公里,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济发展改造茺山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