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名叫张顺朝的人家在该地开垦土地并定居,故而得名张家湾。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临江区固镇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桥头区固镇乡。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后,属临江区固镇乡。1958年4月固镇乡并入桥头乡,属桥头乡辖;12月成立桥头公社,为桥头公社张家湾村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仍为桥头公社张家湾队。1983年10月桥头公社改……。 |
解放后,命名为张家湾大队,80年代初命名为张家湾村管委会,90年代初命名为张家湾村民委员会。张家湾村……。 |
清至民国属皋兰县,1949年8月属皋兰县定远区,1983年3月,划归榆中,隶属金崖乡,同时成立张家湾村委会并沿用至今,后改为金崖镇,但一直使用此名至今。张家湾村……。 |
据张绍良说,很早以前此地居住着姓张的地主人家,人们就称这里为张家湾。在人民公社时属于刘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张湾大队),1983年实行乡制,2015年撤乡换镇、属于刘家寨子镇的一个村民委员会。张家湾村……。 |
因以张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湾,故名。1949年属天水县管辖,实行保甲制度,1950年新阳镇辖城分设石洞乡,五龙乡,张家湾村属石洞乡管辖,1962年7月新阳公社分置五龙,属石洞公社张家湾生产大队,1971年复旧五龙公社,归属五龙公社管辖,1983年底撤社边乡成立五龙人民政府,属五龙乡张家湾村民委员会,2017年改为利桥镇张家湾村村民委员会。张家湾村……。 |
1958年属公社化时为榜罗公社,1961年分设青付公社,1964年又并入榜罗公社,1980年从榜罗分出,设立青堡公社管辖期间为张家湾大队,1983年成立青堡乡之后我村正式命名为张家湾村民委员会。张家湾村……。 |
在建国前,村民把该区称为湾儿里,解放初期只有几户张姓人家居住,故在建国后改为张家湾村。1958年公社化时组建张家湾大队,1985年更名为张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下设8各小组,2005年进行村组合并,原蒋家湾社、白土庄社、上队并入到上庄社,曲湾社、涝池社并入到涝池社,下队和中队并入到下庄社形成现在张家湾村辖上庄、下庄、碌碡咀和涝池四个社。张家湾村……。 |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城川大队,1959年属清源公社张家湾大队,1965年公社改城关,1982年地名普查后又将公社更名为清源公社张家湾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镇,张家湾大队改为张家湾村村村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地徐家庙。张家湾村……。 |
张家湾村是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126106213。 |
张姓人住在山湾里,以此得名。1958年成立了虎洞人民公社,命名为虎洞人民公社张家湾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虎洞乡张家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张家湾村……。 |
因此村落张姓人士居多,且居住在山湾上,故而得名张家湾村。1950年建政为杨坝区鱼龙乡张家湾村。1958年属上尹人民公社。1983年为鱼龙乡张家湾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为鱼龙镇张家湾村村民委员会。张家湾村……。 |
张家湾村下辖6个村民组,702人,国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505亩,主要产业以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为主。近年来,通过村支两委的大力宣传、细致工作,张家湾村农户大部分已转变观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1年,全村规划种植金银花300余亩,这对张家湾村发展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
张家湾村位于甘龙镇政府西部,东接坝木村,南与猫山村接壤,西与平会村紧邻距镇政府16公里,全村共辖10个村民组。现有总户数201户、总人口876人,共有耕地面积486亩,其中地493亩,田401亩,劳动力人口345人。全村平均海拔1250米,地形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人均占有耕地0.51亩,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村境内现有小学一所,村已实现电通、水通和路通。……。 |
张家湾村位于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北5.8公里处。山区,属栗钙黄粘土,耕地720亩。44户,86人。汉族。据说清初有张姓一户来此开荒种地,因住在小河湾上,故名。 ……。 |
张家湾行政村位于台路沟乡所在地西8公里处,属坝头山区,辖张家湾1个自然村,共138户,369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