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委会所辖“岩兜”、“茶坑”二村各取一字为名。1950年属本市潭头区宣山乡;1958年并到社口公社沙洋管理区,称岩坑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沙洋小公社;1968年体制合并由原来的岩坑、茶坑、岭后合并为岩坑大队;1978年岭后分出另立大队;1984年改称岩坑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隶属于岩坑村委会。岩坑村……。 |
因在位于岩石较多山脚下建村而得名。1961年11月成立岩坑大队,1984年10月改为岩坑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岩坑村位于夏茂镇西南部,距集镇13公里,分布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5户,人口426人,其中党员15人,村民大部份外出开小吃。林地总面积8710亩,其中农田682亩。……。 |
岩坑村位于开善乡西南部,东邻将乐县万全乡,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31户,630人,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6名;全村耕地面积1908亩,人均3.03亩,山林面积5万亩,人均拥有责任山20亩,自留山10亩,林业产业是我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岩坑村过去一直以来素有“背靠大山要钱粮”之美称,是全县最早实现小康的先行村之一,曾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 省级……。 |
此地整个山沟坑垄遍布岩石,山高、坑深,故称岩坑,故名。1945年属下寨乡洋坑保。1950年属第二区洋坑乡。1958年属国强公社称岩坑大队,1984年改称岩坑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国强乡岩坑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共17.3平方公里,共有5个村民小组273户1083人,耕地面积525亩,山地面积15000亩,村民主要以种植蜜柚、毛竹为主,共有蜜柚2000多亩、毛竹1000多亩,村集体收入每年仅300……。 |
因地处仙岩庙下溪坑两侧而得名。1949年前属上饶县秦峰乡第八、九保;1950年属沙溪区岩坑乡;1956年并入黄水乡;1958年成立岩坑大队,属五星(次年改沙溪)公社;1964年属秦峰公社;1968年属沙溪公社詹村大队;1970年为岩坑林场;1971年复属秦峰公社岩坑大队;1984年命名为秦峰乡岩坑村村民委员会;1993年划入上饶市为上饶市秦峰乡岩坑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撤市设信州区为信州区秦峰乡……。 |
解放前夕属黄沙乡第九保。建国初属太平乡崖坑村。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崖坑大队,1961年属黄沙公社。1984年3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5月生产大队改为崖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岩坑村……。 |
村庄三面环山,中间一条坑,南北两块巨岩对峙,故名岩坑村。建国初为文溪乡第二村;1958年为岩坑生产队,属文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岩坑大队,属文宜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称岩坑村,属文溪乡;1992年属河头镇。岩坑村……。 |
岩坑村村情介绍岩坑村与黄沙、杨桥相邻,岩坑村总人口475人,202户,4个村民小组,党员13人。其中,外出党员9人。耕地面积589亩,山林面积3920亩。2013年人均上入6061元。主要经济收入为香菇生产,共9万段,粮食生产127吨,锥栗园区200亩。近年来,岩坑村在全村人民的努力下,建立了廊桥,发展农村经济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构建由“村民、政府、社会”三方组成支持系统,实现了家家通水泥路,依托……。 |
四十九都一图有包括单家、俞家地、新屋里、石家地四村为岩坑村名。村位于山顶,多山岩,山峦重重故名。1957年岩坑4自然村与杨树滩,炭蛇坑2自然村联合成立玉联农业社,1961年定名为余家地,石家田,新屋里,单家等4个大队。1983年改俞家地,石家田,新屋里,单家等四个行政村,2004年合併为岩坑行政村。岩坑村是溪口镇比较偏远的村庄,沿着亭下水库北边的公路,一直往山上走,将近山顶有一片山岙,岩坑村就坐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