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指境内的三洲自然村,且村委会驻地于此。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三洲村,属汇口乡;1992年2月撤区并乡,属汇口镇,地名沿用至今。三洲村坐落在永天圩内,村民主要是桐城枞阳移民,现有人口3879人,村民小组13个,耕地面积5623亩,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三洲村设总支一个,三个支部,共有党员82名。……。 |
三洲村位于长汀县城南34公里,距龙长高速公路河田出口8公里,是三洲镇政府集镇所在地,也是三洲镇万亩杨梅基地的核心村。全村总土地面积10443亩其中耕地面积2704亩,林地面积7739亩。三洲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面环山,海拔低,在240-560米之间,为盆地地形。山地多为低矮的缓面地貌,为酸性岩红壤,耕地以砂壤土为主。地势较平坦,光照充足,年均温度在18.8-19.2℃之间,年均降雨量15……。 |
因村前有鼻头礁、七星礁、烟中礁,原称三礁,后改为三洲,因村委会位于三洲,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三洲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三洲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三洲生产大队,设立三洲村民委员会,简称三洲村委会。三洲村……。 |
由平洲、龙船洲和后壁洲组成,因海产资源丰富,人们逐渐在三洲之间筑起海堤,将三洲围成捕鱼的鱼塭,故名“三洲塭”,后简称“三洲”。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四区(区府设在三洲),称三洲小乡;1982年前,称三洲大队;1983年,改称三洲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4号文的批复,改称三洲村委;1989年,改称三洲管理区;1998年,改称三洲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三洲村……。 |
梅州市大埔县三洲村位于大埔县南部,韩江中游西岸。我村辖17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30户,人口2200人;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4亩。 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0℃,年降雨量约为1800㎜,气候特征亚热带。主要经济作物有蜜柚,村特色经济收入有蜜柚、旅游,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976万元。 一、 劳务输出;二、 种蜜柚,已初见成效;三、 建设生态文明休闲旅游村。……。 |
三洲村 三洲村位于芦洲镇中部,辖区面积12.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小组,共866户,2556人,主要姓氏为闻,现有党员72人。全村共有水田面积1100亩,旱地550亩,以农业耕种为主,民风淳朴,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耕地出租。三洲村内有区属的佰公坳水库,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县道X208线途经三洲村,交通便利。近年来,村两委干部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社会治安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 |
三洲村位于都平镇南端,与渔涝、白垢交界,全村8个经济合作社农户190户、700多人。总面积15000亩,其中山林10000亩,水田310亩,旱地53亩。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5万元。基础设施:乡道硬低化已通全村各自然村,实现了通电、电话、电视。社会保障: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
“三洲村”相传明代有吴、林、张3姓先民来此定居,村落位于三处洲陇之间,故名。明代创村。前属饶平县。1949年属苏北区。1953年三洲、南美、下寨合称南美乡,属澄海县三区。1957年属十五乡。1958年9月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属第二支队207团。1959年设三洲生产大队,属苏北人民公社。1961年属十五乡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设区建乡,南美、三洲、下寨合设为南美乡,属十五乡区。1986年11月撤……。 |
因三个冲积沙洲组成,故名。清初,林姓人家从塘尾村迁至此建村,称三洲村。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三洲行政村,属一区东南乡。1953年12月结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属一区三洲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开始合并小乡,区冠以地名,属附城区城南乡。1957年2月撤区建大乡,属城南乡。1958年5月进一步并乡,属附城乡。1958年11月公社化初期,属超美人民公社,称三洲……。 |
三洲村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陶邓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51302113206。 |
三洲村隶属于寨蒿镇,地处寨蒿镇南部,村委会驻地三洲。下辖三洲,棉花地,便傍,牌坊边4个自然寨,其范围东至晚寨村界,南至寿洞村界,西至崇义乡界,北至卫城村界。总户数268户,总人口1313人,民族主要有侗族,水族,汉族。总面积为8.5平方千米,农业以水稻为主,经济来源以务工务农为主。邮政编码为557200,电话区号为0855,联系电话:18212290663。……。 |
12、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三洲村 三洲村是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69002112202。 |
清末年间为地方军李家军放马场,得名李家洲。1975年李家洲分为“上洲”、“中洲”、“下洲”三个居民点,便更名为三洲。1950年1月废保甲建区乡村,属第一区海口乡;1951年11月,属第一区七约乡;1957年属太子区海口乡;1958年撤区设公社,为金海公社海口管理区五一二大队;1961年6月设区,区下设公社,属海口区海口公社;1975年2月撤区并公社,更名为三洲大队,属海口公社;1984年2月废公社……。 |
因其由李家洲,杨家洲,惠家洲组成,故名。解放前三洲属宜城县南营乡第十二保(田畈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二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二保(田畈保),1947年5月,属襄枣宜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新洲乡,1949年1月,宜城县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新洲乡。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五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宜城县……。 |
坝洲与偏洲、羊角洲号称长江三洲,成品字形横卧在长江中。控制着长江出入川航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民谚“金偏洲、银坝洲、五抢六夺羊角洲”之说。清道光年间,因泥沙淤积,坝洲与偏洲、羊角洲逐渐连为一洲,后又与百里洲连成一片。三洲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五都,1913年属南区;1930年至1934年隶属第四区;1946年属庾信乡;1949年6月属冯口区署;1949年7月属枝江县刘巷区;1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