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村委会座落在银屏镇南部,全村总人口5080人,耕地面积2410亩,巢无公路穿境而过,村内交通便捷,山场面积2万多亩,有茶园1000多亩,盛产银屏山茶,此茶为半野生茶,品质上乘,供不应求。拥有大量的矿山石料资源,有利于水泥、建筑材料加工开采,村与裕溪河码头只有5公里,水路运输方便,通江达海;村内原生态、环境优美,是居住、开发、渡假、休闲的好地方,前仓天然水井长年流水不息,水温始终保持在20度左右……。 |
因坝内有一大片芙蓉花,故而得名。1958年为芙蓉大队。1984年更名为芙蓉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芙蓉村……。 |
此地有许多芙蓉,得名。1952年设为二村;1958年设为二大队;1981年更名为芙蓉大队;1982年更名为芙蓉村。1993年12月,撤太和乡、竹林乡并建天星寺镇。2001年11月,建置调整合并村社,将石河村并入芙蓉村。2004年9月,根据巴南区府办发〔2004〕209号文件,天星寺镇第二次合并村社,将天星村并入芙蓉村,地名沿用至今。芙蓉村……。 |
以盛产芙蓉石而得名。于2006年设立村委会。芙蓉村……。 |
芙蓉村位于西联镇东部,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山水环抱当中,东北与西河镇一山之隔,西与西联村毗邻,南与西联车头村交界。交通便利、距离市区不足3公里,芙蓉路与西联大道接合。芙蓉村辖五个自然村,人口1504人,户数602户。芙蓉村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以葡萄、柑桔、青枣等“三高”农业为主要龙头,创建了近郊农业观光园,已成为韶关市民休闲度假胜地之一的宝地。至2005年举办的五届芙蓉葡萄节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 |
元末建村初期,四周是海滩,海水涨潮会使其他地方受浸,唯此处不受浸,似会“浮动”,取名浮蓉,后取其谐音改名芙蓉。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政司巡检管理),称芙蓉小村;1931年8月,属惠阳县稔山第十二区,改称芙蓉乡;1937年,属惠阳县第六区,称芙蓉乡;1951年,属范和乡,改称芙蓉村;1958年4月,属范和营,称芙蓉连;1958年10月,属大埔屯大队,改称芙蓉农业生产队;1963年,改称芙蓉大队……。 |
欧氏始祖于清末从榃蓬欧屋迁入,陈姓于1917年从腰古城头村、安塘都涝迁入,吴氏始祖于清朝从云表迁入,林氏始祖于清朝从安塘迁入,廖氏始祖于清朝从荔枝屯随后迁入,程氏始祖于清朝从高要白诸、高要水口湖迁入,孔氏始祖于明朝初年从高明迁入,苏氏始祖于明朝初年从鹤山迁入,魏氏始祖于明末时期从腰古大冲坑迁入,李氏始祖于清朝初年从韶关南雄、腰古水围村、新兴簕竹迁入,邓氏始祖于清后期从江门新会迁入,梁氏始祖于清朝从……。 |
因位于浈江支流南亩水乡发源地,寓意村庄很美丽的样子,得名芙蓉村。1950年芙蓉农会;1954年改为芙蓉初级社;1956年转为芙蓉高级社;1961年改为芙蓉大队;1983年改为芙蓉乡;1988年改为芙蓉管理区;1998年撤区建村改为芙蓉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芙蓉村管辖6个村名小组,人口1280人,户数280户,现有党员23人,村干部5人,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劳务输出,输出人员460多人,劳务收入……。 |
芙蓉村,位于七拱镇西南部,地势比较平坦,距圩镇约1.5公里,已铺设水泥硬底化公路,交通便利。人口4530人,现辖40个村小组,分别为芙一、芙二、芙三、芙四、芙五、芙六、芙七、芙八、芙九、邓一、邓二、邓三、邓四、邓五、邓六、邓新、大哗洛、新村、欧旧、欧墩、田心、胡塝、石一、石二、石三、胡移、南八、南七、竹围、大巷、新屋、寨脚、大围、龚屋、隔圳、青砖、南门、上进、旧钱屋、钱屋。村集体收入较为固定的收入……。 |
芙蓉村委会位于四会市东北部,交通方便,是四会市龙甫镇属下的一个养殖大村,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00多人。芙蓉村辖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山丘土地分布均匀,温和的气候造就这一方水土大力发展种养业的天时、地利,芙蓉村所种植的柑桔,大量养殖的生猪和鱼,让群众走上奔康致富之路。芙蓉人民民风纯朴,有着拚搏进取的精神,经过世世代代人民艰苦努力将芙蓉村建设成为现在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座落……。 |
因芙蓉系古越语,意为洋(田)侠,美称芙蓉,村委会设在芙蓉村内,故名。民国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属遂溪县沈塘乡,1953年属遂溪县榜山公社,1956年设为榜山公社北家大队,1962年设为北家大队,1983年设为北家乡,1984年从北家分出设为芙蓉乡,1987年2月设为管理区,1999年设为芙蓉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芙蓉村……。 |
1949-1957年,称为芙蓉乡;1958-1983年,称为芙蓉大队;1983-1986年,称为芙蓉乡;1986-1993年,称芙蓉村委会;1993-1998年,改称为芙蓉管理区;1998年,改称为芙蓉村民委员会,并沿用此名至今。芙蓉村……。 |
芙蓉,因建村前村址遍长一种开红、白、黄等各色花的落叶灌木,名叫“木芙蓉”,后借木名为村名。1953年为芙蓉乡,属融安县第七区(大良区)。1956年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和睦区。1958年分为芙蓉、直浪2大队。1962年芙蓉、直浪2大队合为芙蓉公社,属和睦区。1966年属融水苗族自治县。1968年改芙蓉大队,属和睦公社。1984年改芙蓉村,设芙蓉村民委员会,属和睦镇。1987年改设芙蓉村公所。1996年……。 |
芙蓉村原为钟鼓寨、山顶寨和老东寨,古称“葫芦三寨”,后因当地盛产木芙蓉而改称芙蓉村,故名。清乾隆六年(1741)为龙胜厅芙蓉河芙蓉底塘,1933年为芙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改设芙蓉乡,属龙胜县第三区。1958年改大队,属马堤公社。1961年为芙蓉公社,1969年属马堤公社。1984年成立芙蓉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芙蓉村公所,1995年复称芙蓉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芙蓉村……。 |
因该地位于平坝处,多开有芙蓉花,故得名芙蓉坝。1984年机构改革更名为芙蓉村。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4年3月16日,成立芙蓉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木黄区新业乡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业乡管辖。2015年新业乡并入木黄镇,随隶。芙蓉村……。 |
16、海南省白沙县荣邦乡芙蓉村 芙蓉村是海南省白沙县荣邦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69025206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