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村是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69003113208。 |
七里村位于仙居乡南13公里处,属岗岭地带,全村共593户2470人,辖19个村民组。自然组38个,总耕地面积5200亩。万方大塘18个,七里水库小一类水库一座。北与独山、余庙村相邻,南与草庙、苏岗为界、东与高湾为界,西与徐湾村为邻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水稻、小麦、花生、油菜、板栗、油桃、和中药材等作物生长,村级主导产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七里村属于非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97人,……。 |
1、基本情况:七里村位于靳村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北与十八盘乡斜纹村接壤,西与杨坪村相邻,东与西沟村相接。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4亩(其中坡耕地290亩),林地面积8100亩,村庄占地面积152亩。地形以山丘河沟为主,分为三岭二沟,二岭为苇园岭、马家岭,三沟为狄里沟、五朵沟、七里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淮河水系,境内植被茂密。斜靳公路从村中绕过,交通便利。全村共18个自然……。 |
七里村位于瓦店镇西4公里,管辖3个自然村,七里村、翟庄村、和庄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1357人,329户,耕地面积1340亩。主导产业为绿色种植和特色种植。是临颍县先进党支部,是漯河市和临颍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示范村。……。 |
根据出土的唐代墓志记载,当时此地名为长矛村,后改称中和寨。清代因与村南负图庙相距七华里,便更名为七里图,后又更名为七里。1948年属孟津县第二区。1951年属孟津县第三区。1953年建初级社。1956年属白鹤中心乡七里乡。1958年成立七里大队,属白鹤公社。1960年属七里公社。1963年改属白鹤公社。1984年改为。七里村……。 |
地处陕县、渑池交界,东距渑池县王都七华里得名。王都,古地名。《左传》:“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意为周王巡视虢地,虢公为周王在王都建造行宫。玤即王都。后传为该地距观音堂七华里,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五区。1949年属观音堂区。1958年设七里大队,属观音堂公社。1984年社改乡,大队改称七里村民委员会,属观音堂乡。1986年撤乡设镇,属观音堂镇管辖至今。七里村……。 |
原距老城县城七里地,故名。因南水北调工程,2011年5月由老城镇七里村迁入厚坡镇。仍为七里村民委员会,属厚坡镇至今。七里村……。 |
明初平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西距荥阳城七华里,东距二十里铺(今豫龙镇址)七华里,得名“七里头”,后简称“七里村”。1958年属宏伟人民公社康寨大队。1981年自康寨大队析出,建七里村大队,以大队部在七里村得名。1983年属乔楼乡,设立七里村村民委员会。1998年属乔楼镇至今。七里村……。 |
七里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经济开发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922401212。 |
以距离和地形综合命名。因昔日西出孝感城3华里就是七里湖的范围,明洪武年间,这个湖泊号称东西七里、南北七里。清康熙年间,人们围湖建垸,称这个湖垸为七里垸,故名。1949年4月29日孝感解放后,属孝感县龙宫庙区卧龙乡;1951年属河口区卧龙乡;1954年属卧龙区卧龙乡;1954年属七里初级社;1957年属七里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七里大队,属卧龙人民公社长湖管理区;1961年4月,属卧龙……。 |
明代时期距汉川县城北门七里有一寺院,得名七里庙,又名庙湾。七里村原名七里庙,又名庙湾,明朝时期庙湾原住有周姓、张姓、李姓三大家,后因张氏人丁兴旺,清初有人迁至前房台和后房台,由于前房台和后房台原住户没落,后全为张姓人氏,以种田和打鱼为生,民国时期隶属长城乡七里保,解放初属第十区,人民公社化时期属环城公社群爱大队,1966年更名为北桥公社群爱大队,1974年属城关镇公社群爱大队,1978年划属新河公……。 |
1950年后属棋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麦市(先锋)人民公社麦市管理区七里大队、棋盘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麦市区麦市公社七里大队、棋盘大队;1971年,七里大队、棋盘大队、井堂大队(划进)、港下大队(划进)四个大队合并为棋盘大队,属麦市区麦市公社棋盘大队(七里、棋盘、井堂、港下);1972年,棋盘大队(七里、棋盘、井堂、港下)分设为七里大队、棋盘大队(棋盘、井堂、港下),属麦市……。 |
43、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七里村 1950年属彭场区;1958年属彭场公社杨步管理区七里中队;1961年属彭场区杨步公社七里大队;1975年属彭场公社杨步管理区,更名杨垸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七里大队;1984年属彭场区三江口乡;1987年属仙桃市彭场镇;2005年属彭场镇杨步办事处;2015年属彭场镇彭场片至今。七里村……。 |
境内原有一座七里庙,故名七里村。村委会以此得名。明朝末期,始有人在此居住,渐形成村落,后修建七里庙,人们将此地称为七里庙子。民国末期,属民国政府十里铺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属荆门县柴刘区管辖。1955年,成立七里庙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为拾回桥人民公社七里庙子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后,为拾回桥镇七里村至今。七里村……。 |
旧县镇七里村位于沮河沿岸以西,距县城7公里,距旧县集镇1.5公里,是县江北工业园区所在地,西部矿业等企业在此落户。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631户,1907人,总劳动力1120个,其中男劳动力552个,女劳动力568个。该村共有耕地面积2085亩,其中水田1935亩,旱田150亩,该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是我镇率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