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底村位于冶陶镇政府驻地西南方向约5公里处。东5公里翻山至红门村,西南3公里翻山至七水岭村,北邻大娥峪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05户,365口人。土地345亩。 ……。 |
铜冶镇岭底村位于铜冶镇西部,南北西三面环山,村西山顶为井陉县,村南山岭分界为上寨乡,村北狸虎山分界为上庄镇,山前大道南北贯通岭底村,铜岭路向东通至铜冶镇。金河发源于岭底村村西金珠山。村面积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62人,8个村民小组。流动人口15人。现有党员166人。岭底村两委会班子10人。岭底村现有房地产开发项目三个,农业项目一个。岭底村区域整体规划为石家庄市西部山前区域,以旅游观光、生态休闲……。 |
明洪武年间, 李, 张、崔三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后境内更乐赵姓又迁来。因村庄坐落在玉露岭下,放名岭底村。岭底村……。 |
“岭底”指岭底自然村,章姓建村望仙峰南山垄部,故名。1950年属九区聚宝乡。1956年属太安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聚宝大队。1959年属大溪公社。1962年属太安公社,1963年属大溪公社,以驻地改称岭底大队。1984年更为岭底村民委员会。属大溪乡。岭底村……。 |
地处江山岭底小盘地而名岭底。因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岭底,故名岭底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盘岭乡二、三保,1949年后属四区盘岭乡,1950年属盘岭区岭底乡,1958年属铜钹山场五墩分场中心大队,1972年以驻地改为岭底大队,1985年更名为岭底村民委员会,驻地岭底。岭底村……。 |
因该村地处岭下故得名。1958年得名岭底大队,2014年将大庄村、童村(双庙组、中坪组)、大庄村和岭底村合并,称岭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岭底村……。 |
1984年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岭底村……。 |
岭底村位于陌南镇东北方向十余公里处,临陌南路东,东沿山路南,全村由段家庄、上文、东岭底、中岭底、西岭底、杨家村、东马滑、西马滑八个自然村十个居民组组成,分布居住在四沟五梁之上。全村共有504户2211口人,952个劳动力,党员49人。土地面积6300亩,耕地面积4756亩。岭底村从2005年起,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村民踊跃筹资下,铺设油路12.3公里,截止2011年9月实现,八个自然村村村通油路,并……。 |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阳曲县志》均载名岭底。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更名为岭底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把人民公社管理委会改为乡(镇……。 |
岭底村基本情况岭底村总户数158户,人口532人,党员21人。自然庄1个,国土面积4859亩,种粮面积552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6万元,人均纯收入2560元。为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冬季和2011年春季全村共发展优质矮化核桃300余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3339元.……。 |
岭底村位于仙人乡东部7公里处,这里群山怀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村民淳朴。全村共有人口386人,党员有22人(其中男党员16人,女党员6人),村民代表8人,全村耕地面积853亩,全为旱地,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玉米、大豆等作物。由于村境内高山较多,平地较少,经济基础薄弱、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为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岭底村农民主要开支为农业生产、子女上学、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岭底村被确定为“四议两公开……。 |
岭底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902102999。 |
岭底村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石哲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428102999。 |
该村坐落在一山岭底下,故取名岭底。1958年为新堡人民公社岭底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岭底村民委员会至今。岭底村。……。 |
位于悬岗岭下,故名。明清时期属永和屯,1917年属一区四段,1948年属八区,1953属窑则头乡。1956年属岭底乡,1958年属曙光公社,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同年9月,撤销岭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各村各自设立生产大队。该村设立岭底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