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畈村位于张溪镇的中部,东与梅树亭村相连,南与先仙亭村毗邻,西与塔石村交界,北与阳山村接壤。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341户居民,总人口为1330人。辖区面积为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9亩,其中水田1300亩,旱地529亩,主要种植水稻、烟叶和棉花、油菜为主;山场面积6800亩,有林山场树木以松树占多数;蓄水容积上万方的山塘4座,对农田灌溉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新农村建设点一处,为村容村貌增加了亮……。 |
1、概述:杨畈村是五庙乡政府驻地,店水公路横穿全村,交通便利。共有26个村民组,总人口2461人,总面积9000多亩,耕地面积800多亩,山场面积8200亩。2、资源方面主要以茶叶资源为主,是五庙乡的茶叶大村。3、经济方面:主要企业为各类大中小茶厂,其中市级龙头企业---妙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境内,为杨畈村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临近集镇的门面房出租和有关村级茶山和茶厂的发包……。 |
杨姓在此畈始居,故名。1941年属峡口乡第十一保。1948年属峡口区。1951年属十区徒岭乡。1958年建杨塆大队,属超英公社。1962年属酆集公社。1974年属李集公社。1982年因重名更名杨畈大队。1983年改为杨畈村村民委员会,属李集乡。杨畈村……。 |
杨畈村位于沙窝镇镇政府西部3公里处,省道S339从中间东西贯通,村西北部有熊河流经而过,全村村域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其中有耕地面积1512亩,林地面积15000亩,河流水域面积380亩。全村共650户,2611人,辖19个村民组(李洼组、陈西组、陈中组、陈前组、黄湾组、杨堂组、洪畈组、西上洼组、胡北组、胡南组、夏庄组、上湾组、胡山组、新湾组、东上洼组、学屋墩组、东楼组、大湾组、公冲组)。全村5……。 |
1936年属民国政府钟祥县第五区九华乡;1941年属民国政府丰隆乡;1946年属民国政府胜利乡;1949年属洪山县第四区张集区薛家店乡;1956年属钟祥县张集区幸福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设立红旗大队,属张集公社薛店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张集区薛店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集公社薛店管理区;1980年,原红旗大队更名为杨畈大队,属张集公社薛店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原杨畈大……。 |
双柳街杨畈村是古龙产业园的窗口之一,临长江,西距阳逻新城11公里,北距阳逻机场9公里,交通畅达。国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900亩,水面80亩。杨畈村有5个自然湾。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72户1044人,外出务工488人,空巢老人17人,留守儿童9人,建卡贫困户21户62人,其中农村低保户18户56人,五保户1人。村级组织: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39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2人,60……。 |
杨畈村地处城北办事处北大门,南邻膏矿,北接盛滩村,背傍大富水,前挨烟应路。现有8个小组,426户,总人口2022人,版图面积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5亩,其中旱地面积800亩适宜于种植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村中劳力多从事手工业;打工族占全部劳动力的近一半。全村共有党员41人,设立党支部,现有两委干部4人。近几年,杨畈村根据杨畈村土地平坦,交通便利的特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种养殖大户如雨后……。 |
杨畈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高铁试验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922402003。 |
因杨姓集居在田畈上而得名。1958年前属徐畈村管辖。到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将其从徐畈分出命名为杨畈大队,后来到1984年7月将其改为枣阳市琚湾区杨畈村民委员会,1984年8月区镇合并,此地的命名为枣阳市琚湾镇杨畈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杨畈村位于镇西北6.2公里处,枣蔡路直穿杨畈村,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水田面积1000亩,人口718人,其中劳动力350人,全村住户210户。1958年前……。 |
民国时期,杨姓人氏在此地定居故而得名,村民委员会驻地名为杨家畈,故名杨畈村村民委员会。1936年属第五区(驻长寿店)履丰乡;1941年废区制,仍属履丰乡;1946年属丰乐河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属丰乐河区莲花乡;1951年1月,丰乐河区更名为第二区;1954年1月更名为丰乐区;1956年2月小乡并大乡,属汤泉乡;1956年,为莲花高级社;1958年为连心大队,属丰乐人民公社汤泉管理……。 |
杨畈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921103212。 |
清末属湖北省德安府孝感县。民国初期属江汉道孝感县白云乡。1933年1月属礼山县四区崇德乡,1952年9月属大悟县四区忠和乡。1958年10月属环城人民公社忠和管理区第四生产大队。1975年1月属高店人民公社忠和乡杨畈大队。1984年1月属二郎区高店乡杨畈村。1987年9月属高店乡杨畈村。2013年4月属高铁经济试验区至今。杨畈村……。 |
相传早前有位神仙牵着一只神羊路过此地田畈时,神羊在一大石上凿下蹄印,百姓称此片田畈为“羊过畈”,村得名“杨畈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二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玉泉十七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定名灯塔七大队,属蔡河区;1972以境内地名杨畈改称杨畈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与与官塘,新民大队合并名官塘大队;1979年与官塘,新民大队分开,仍名杨畈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 |
该地明清时曾属崇居上乡白水里;民国时曾属白水畈联保;1951年属白水乡;1956年为白水乡红光七、八、九社;1959年为青石公社红光七、八大队;1961年为青石区白水公社八大队;1975年撤区幷社,更名为杨畈大队,属白水公社;1984年2月设区建乡,更名为杨畈村,属青石区白水乡;1987年9月撤区并乡,属向桥乡至今。杨畈村……。 |
居民原姓杨,村子建在水流冲击而成的大块田畈上,故名杨畈村。现居民多姓李,但仍沿用旧地名。杨畈村是由原来的杨畈冲村与戴家塆村合并而成。原杨畈冲村1956年为宋埠区丫头山乡泉源二社,1958年为宋埠人民公社大塘一大队,1961年为宋埠区歧亭公社六大队,1975年为宋埠公社杨畈冲大队,1984年为歧亭镇杨畈冲村,2015年底与戴家塆村合并为歧亭镇杨畈村。原戴家塆村1956年为宋埠区大塘角乡泉源三社,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