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场村由原教场村和郭墩村于2008年合并。地处县城北部,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5248亩,辖28个村民组,共有人口3332人。本村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该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能人荟萃的人文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主题,走“以高兴村、以农富村”的发展给予,村发展了农业和养殖业。……。 |
因其是原明朝教场所在地,村庄位于西侧,故得名西教场,且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教场村村民委员会。1950年设县直属镇府城镇,教场村属之;1955年12月至1958年9月,撤区并乡时,单设府城镇,属之;1958年9月,府城镇并入飘扬公社,教场大队属之;1959年8月镇划初,单设府城镇,属之;1970年1月撤区,更名为红卫镇,属之;1972年9月复称府城镇,属之;1982年2月,各公社均改称乡政府,教场……。 |
沟口一带为训练官兵的教演场地,故称“教场沟”。解放前属枝阳镇青羊水保辖,1951年为枝阳区九沟乡第三行政村,1956年建立3个初级社,1957合并成立教场高级社,1958年为大同公社教场大队,1962年划归清水公社仍为教场大队,1967年改名胜利大队,1971年恢复教场大队,1983年进行公社改革建立建立乡镇体质改革同年设立村委会至今。教场村……。 |
因此地清代时为驻军练兵的校场,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古浪县振育镇一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古浪县三区一乡,1952年属上河乡,1955年撤区并乡属土门乡,合作化时组建为新中国成立庄、上教场、上河湾三个初级社,1956年合建成青萍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卫星公社青萍大队,1959年属土门公社仍为青萍大队,1961年体制调整时成立教场大队,1985年改建为教场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教场村……。 |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由于这里离申家公社较近,在生产队里,这里有许多打麦的场,土地划到户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叫这里为教场。1953年始置沙金乡人民政府,1956年划归为白河区公所管辖,1958年划归中共白河公社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恢复改为沙金乡人民公社教场大队,1983年成立沙金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教场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教场村……。 |
因古时练兵校场而得名。1981年得名,并沿用至今。教场村……。 |
民国时期练兵的场地,即“校场”,建国后成立了教场大队,1982年改成教场村委会。解放前叫“校场”,建国后成立了教场大队,1982年改成教场村委会至今。教场村……。 |
1949年曲江县大塘区东厢乡;1951年,属韶关市郊区办事处南郊乡;1961年,属环市公社南乡大队;1984年划入浈江区南郊办事处沙梨园乡。1987年,属浈江区乐园镇教场村委会,沿用至今。教场……。 |
教场村位于新店镇西南部,距县城60公里,距新店镇人政府16公里,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东与龙洞、蜂糖村相邻,南与流长乡盖陇村互邻,西与织金县相望,北与王寨村相邻。教场村辖6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布衣、白族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2010年末,全村总户数346户,总人口109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1人。全村农业人口1080人,占总人口的0.98%。人口出生率6.5‰,……。 |
教场村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河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535101218。 |
教场村是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古城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284002202。 |
走马驿镇教场村,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7.5公里,据传,宋将杨延昭曾在此地练兵,故得名教场,面积为700公顷,耕地面积为610 亩。户籍人口281户,632人。 ……。 |
教场村位于宣化城南郊,南临洋河。110国道横贯教场村东西,是宣大高速公路宣化出口至宣化城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全村418户村民。687人其中党员36人,村双委交叉任职成员3名。居住在西大远街、东大远街、河沿街、幸福街、教场街、跃进街、长平路、胜利南路、与三个办事处居民混居在八街十一片。经营耕地面积240亩。……。 |
教场村属于城中村,位于县城东南,东环路东,该村属于城中村,距县计生三站、桑干小学、东环公园不到0.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村现有185户404人,设2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 14名。全村有党员21名,村“两委”干4名,交叉任职2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赵建东。 全村总面积212亩,其中耕地137亩。主导产业以种植蔬菜、玉米为主,分别约为100亩、104亩。全村共有45户种植日……。 |
教场村位于林州市东岗镇南3公里处,村庄属于纯山区,距离林州市24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村庄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0亩,坡地面积500亩。全村总户数950户,3400人,村支两委班子健全,两委干部5人,现有党员101人,村委会办公楼一座,村级卫生所一座,有文化大院商场一座,位于教场村东。村内房屋建筑多为砖混结构,村民种植以玉米为主。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外出务工。教场村通路、通水、通电,有……。 |
传明洪武年间,张姓从现今张庄镇的旧城迁来,因村西南角有操兵练武的教场,以此取村名为教场。1949年属平原省范县一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范县一区。1956年属山东省范县城镇区。1958年设立颜村铺公社教场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省范县颜村铺区。1968年区改公社,称颜村铺公社教场大队。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颜村铺乡。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设立颜村铺乡教场村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