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脚村位于中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总面积18.96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236人,耕地面积1669亩,境内有两个煤矿和一个正在规划的黑戛煤矿附井,是中寨乡主要产煤村之一,其中宏顺发煤矿年产量45万吨,金来煤矿年产量45万吨;有一所六年制小学;聚居苗、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民组,其中布依族占70%以上。近年来,箐脚村支两委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统一思想、奋力拼搏,先后被评为……。 |
箐脚村位于牛场乡东北部,距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辖15个村民组,全村543户,人口2323人,耕地面积1188亩,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48人,人均纯收入418元,现有贫困户405户,贫困人口1709人。有4.5公里沆凹不平的公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全村土质为石灰岩结构,适于花椒、梨树、柳杉、葵花、花生、辣椒、土豆、烤烟、萝卜等生产。有小学一所,村内无吸毒、贩毒人员,被牛场乡授……。 |
箐脚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县城60公里,距龙场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面是杓座村,西面是联富村,南面是勺窝乡,北面是双塘村。全村下辖5个村民组。’箐脚村西部地势较高,东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240米。全村人畜饮水较差,箐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80毫米,年平均气温12.8度,最冷月(腊月)平均气温2.6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7度,最低气温-5度,最高气温达2……。 |
箐脚村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箐脚村位于沙包乡南面,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纳雍县城15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60米。2、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00毫升,无霜期250天,年日照时数1640小时,年有效积温4100℃,气候温和,雨量充沛。3、行政区域全村辖9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558人,418户,有劳动力953人,居住着汉、苗、穿青等……。 |
箐脚村位于曙光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东抵后槽村,西接龙井村,南与鼠场相连,北与河溪交界。全村耕地面积890.5亩,荒山2500亩,荒地1800亩。全村共有1647人,汉族727人,少数民族920人。箐脚村属于曙光乡偏远落后的贫困村之一,交通不便,无产业资源,村民主要以务农、务工作为其经济来源。 --人口总数:1647人 农业人口:1641人非农业人口:6人--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 |
一、概况箐脚村位于厍东关乡北面,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毕纳公路横穿大部分村寨。全村总面积约3.2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8℃,年降雨量1210毫米,无霜期245天,年日照数1423小时,≥10℃年有效积温447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村生物资源主要有牛、猪、鸡、鸭、鹅等畜禽;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种植为主;经果林有核桃、板栗、樱桃等。二、基本……。 |
箐脚村位于普宜镇西南部,周边分别与本镇老街村、乐都村、新街村和阿市的田坎村接壤,村办公室所在地距镇政府2.5公里。箐脚村属喀斯特地貌,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为坝子。最高的尖山海拔1800米,最低的1200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20毫米,无霜期260天。≧10℃年活动积温20℃以上。水资源丰富,境内沟壑纵横,。全村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土壤肥力中等,适应各种农作物种植。箐脚村有煤碳资……。 |
箐脚村位于新发乡东部,距乡人民政府10公里,东面是铜厂村,西面是田边村,南面是水城县,北面是海子村。是全乡面积较小的村,耕地面积624亩(旱地)。 地势从东南往西北倾斜,全村处于较高的高海拔位置,地貌以山地为主,海拔1800-2100米之间。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箐脚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20℃,年降雨量1100毫米,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 |
一、地理状况箐脚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北部,羊街镇的南部,距县城26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分别是木厂组、箐脚组、云南寨组、岩洞门前组、朵贵营组、夏家地组、杨家箐组、红岩组、洼营组和阿顶营组,共668户3452人。村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的团粒结构较好,土质为黄棕壤;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 |
箐脚村位于绮陌乡东南部,东邻城关镇,南抵城关镇、本乡轿子村,西抵本乡轿子村,北接本乡岭岗村,距绮陌乡政府住地8.5公里,本村有丫口寨,田坝,熊家寨,箐脚,四个组,行政村面积2.1平方公里,有耕地719亩,295户1108人。箐脚村地势平缓,北部以平缓山地为主,矿藏丰富,村风民风良好。岭岗村常年温差不大,雨湿同季,干湿有别,对发展经济林,畜牧业极具优越条件。农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 |
村建在森林(当地人称森林为老箐)下面,故名。1971年由大寨大队和长坡头大队各划出几个自然村,在箐脚老寨成立箐脚大队;1983年更名箐脚乡;1987年12月更名箐脚村公所。1990年村公所驻地由箐脚迁至个旧-金平公路111千米处的公路边,名称仍称箐脚村公所;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时更名为箐脚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箐脚村……。 |
因该地原是大箐林,清同治元年,人户住于箐林北麓,得名箐脚。1952年设箐脚乡;1958年为箐脚管理区;1962年为箐脚公社;1969年为箐脚大队;1984年为箐脚乡;1989年为箐脚行政村;2000年得名箐脚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箐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