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因观音山形似观音菩萨,故名。1950年成立观音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观音大队,因大队驻观音村,故名。1968年改名为立新大队。1981年恢复观音大队。1984年改为观音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为观音村公所。1995年又改为观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观音村……。 |
观音村地处古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与古达乡新田村相接,南与纳雍相攘,西与兴发乡相连,北与威奢乡黄河组相接。全村辖8个村民组、现有1610人、耕地1400.5亩、林地1133.8亩、年产粮食16.5万斤、人均占有粮食102斤、全村年收入523250元、人均纯收入325元、我村属典型的一类贫困村、观音村地势较高,常年无霜期165天、我村现有村级小学一所、全村人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观音……。 |
观音村地处后坪乡政府所在地东南方向,距后坪乡场镇所在地20公里,国土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272户1149人,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3名。拥有耕地6500多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为5700亩,地处高寒地带,常年雨雪天气偏多。一、产业发展观音村主要农产业为烤烟、茶叶、玉米、稻谷、马铃薯等,其中主导产业为烤烟,2010年,全村烤烟生产为520亩,总产值93.6万元。2011年,全村计划种……。 |
观音村位于冗渡镇东部,距镇中心所在地约4公里,313省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0个村民组645户273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2人,劳动力1821人,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62人。该村耕地面积4202.5亩,其中田212亩,地3990.5亩。农民人均占有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1578元。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中的玉米和出售养殖的肉猪等。全村农户通电率达100%,建有村卫生室与村级活动室。目……。 |
一、基本概况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位于谷脚镇南部,紧靠210国道,距省城贵阳仅20公里,距县城龙里3公里,具有十分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观音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以苗族、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6%,全村19个村民组,535户2436人,有0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5名),全村有耕地面积1524.67亩(其中田983.16亩,土541.5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 |
据《泥嘴公社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天气炎热,晚上湾子里的男女老少都集中在大稻场上乘凉,忽然看见明月上空有个漂亮女子,手持一只莲花白,坐在荷花盘上缓缓地向下降落,一个识文断字的老人说:“此乃观世音菩萨下凡来了,我们赶快跪地扣头迎接!”说完众人便向观音磕头作揖,等行完礼抬头看时,观世音菩萨已消失在湾子附近的一个山洼里,这时,好奇的人又赶忙跑去看个究竟,待大伙跑去后,什么也没看到,为纪念这一稀奇事,人民……。 |
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观音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观音乡民主政府,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设先锋合作社和农林场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设立先锋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先锋生产大队、先锋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更名为先锋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称主任;197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先锋生……。 |
陈巷镇观音村,与安陆市赵棚镇接攘,国土面积7314亩.耕地1039亩.主要经济来源农产品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观音村交通便利,山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46户1459人,外出务工516人,空巢老人22人,留守儿童17人,建卡贫困户37户72人,其中农村低保户32户67人,五保户5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4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老党员14人……。 |
相旧时此地有对年轻夫妇婚后多年未育。某晚,观音菩萨托梦于夫妇二人,多行善事,孝敬公婆。夫妻二人遵菩萨指点行善积德,并在陈家嘴对面山上大岩石下垒神龛立观音菩萨塑像,天天烧香拜谒。年轻夫妇后来果然子嗣成群,是故人们称此地为“观音岩”。1965年国家修建“观音岩水库”,2008年孝昌县设立“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并成立管委会,皆以“观音”命名。明朝属孝感县白云乡。清光绪九年(1883)属孝感小河分……。 |
该地原为观音寺所在地,后与周边居民点合并改为观音村,故名。民国初,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李家营保);土地革命时期,是襄南二区革命委员会所在地;苏区沦陷后属宜城县南营乡第九保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甲;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李家营保)第六甲至第十四甲;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南营区观音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观音……。 |
清末时期属“观音寺会”辖。民国时期属楼碧乡辖。1949年10月属王店区辖。1952年10月属第四区观音乡辖。1954年8月属雷公区观音乡辖。1956年3月属第四区雷公乡辖。1956年4月属第五指导小组雷公乡辖。1958年9月属英雄人民公社雷公乡辖。1958年12月属雷公人民公社罗庙管理区辖。1961年4月属雷公区罗庙人民公社辖。1975年2月属雷公人民公社罗庙管理区辖。1984年1月观音村属雷公区……。 |
以故事传说而得名。据说此地是南海观音经常光临显圣的地方,并在给村民治过病,村民为感谢观音菩萨,把村名取为“观音村”。原鹰嘴山村:明朝嘉靖年间属仁义乡;清朝康熙年间属遵义乡;民国时期属宝林乡;1949年5月属十里河区;1955年为明星社,属城郊区凤林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明星大队,属灯塔公社凤林管理区;1959年为明星大队,属城郊公社凤林管理区;1961年4月恢复区(镇)建制,为明星大队,属……。 |
观音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亮源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481201214。 |
历史传说,原河边涨大水,一物在河钟旋涡,后捞上来是一尊观音菩萨,把观看菩萨安放在河边的石壁,对面的资江在此折向南去,形成一个水湾,形似大塘,故名。1949年解放初期时属保和乡;1958年为云峰公社光音大队;1981年因重名改为观音塘大队;1984年为云峰乡观音塘村;1995年撤区并乡时为北山乡观音塘村;2011年北山镇观音塘村。观音村……。 |
观音湖本是一个自然蓄水湖,传说曾有观音现身而得名观音湖,村以湖名。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同年,建立国营钱粮湖农场。属七分场三个生产队。2000年由钱粮湖农场七分场一队、十队两个生产队,合并组建观音村,属采桑湖镇。2016年撤采桑湖镇,同时与钱口村合并划入钱粮湖镇。观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