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有一巨型石包而得名。原为兴隆乡第五保;1950年取名为大石村;1958年更名为兴五管理区;1961年更为大石大队;1964年更名为跃进大队;1984年更为大石村。大石村……。 |
大石村,因境内大石板而得名。1951年1月建大石村,以境内地名大石板而得名。1953年属四平乡。1955年划还白羊乡。1958年11月改村为管理区队。1961年为大石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调整时将漆树村归并大石村,沿用至今。大石村……。 |
因此村境内有一块面积较大的石块,故得名为大石村。1949年属百胜乡,1958年为大石大队,属百胜公社,1984年为大石村,属百胜乡,1992年9月,百胜撤乡设镇,名大石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属百胜镇至今。大石村……。 |
因其境内有一自然形成的大石,故名。1949年前为12保23段,1953年改为幸福文路合作社,1962年改为幸福大队,1988年更名为大石村,设立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此名。大石村……。 |
传说赵小(天上的神仙)赶石头到涪陵缺口处去堵那个缺口,欲将整个长寿湖变成一个大湖,而因时间要求要在天亮以前将石头赶拢,当石头赶到村内的时候,有个人怕把这一带变成湖,淹没此地的生灵,就偷学鸡公叫,赵小以为天亮了,他的法力也失效了,石头也赶不动了,而其中有两个大石头就留在此村的大石场这个地方,大石村因此而得名。那个偷学鸡叫的地方人们就叫它偷鸡公。后来经过撤乡并镇建村,此村与原中心村合并,便沿用大石村这……。 |
当地有一大石板远近闻名,故而得名大石村。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为同心公社大石大队。1980年撤社设乡,为同心乡大石村。2003年撤乡并镇,与原大石村、马颈村、大堰村合并为云龙镇大石村,名称沿用至今。大石村……。 |
因其境内旧有一座大石塔,人们习俗称之为“大石”,故得名。1951年设大石村,1961年改为大石大队,1984年改为大石村,设立大石村村民委员会,此名沿用至今。大石村……。 |
因境内有一大石板,故名大石村。2007年8月,将清坪村、郑家坪村合并为大石村,其名沿用至今。大石村……。 |
因此地以前石头多而得名大石村。1949年前属巴县走马乡第4保。1952年设大石村。1958年改村为大队。1982年复村。2001年将马道子村并入组建大石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大石村……。 |
祖祠内侧有一巨石,故名。明朝时属大田南区黄认团;民国时属谢武乡武陵保;1949年后属大田第八区武陵乡;1956年属均溪区;1958年属武陵公社;1984年称为武陵乡大石村,成立委员会并沿用至今。大石村……。 |
原詹姓方公字号“实”,到此定居,命名“大实”,后因与本地语言谐音,村中又有一块大石,而改名为大石。张姓始祖张千七于宋末元初从阳尾(清源乡)迁徙肇基,至今已繁衍二十七世。张姓之前就有詹姓迁居,迄今800多年的历史。明代属福安里五、六都。清代属南乡。民国时期属凤阳乡。1952年为第七区(凤阳区)大石乡。1958年9月为凤阳东星公社大石大队。1959年3月为凤阳公社大石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凤阳乡……。 |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南14.5公里,天下第一山西北部,海拔40米。村委会在碓下林。现辖碓下林、官洋、石党、小坑里四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00户406人。大学文化7人。耕地453亩,林地5290亩。以农为主,农产品有柑桔、脐橙,林业有松、速生林。日用商店3间,年销售值约12万元,有医疗站1所,桥9座,古井2口,水渠1条。……。 |
大石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东风农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425400502。 |
该村座北向南,由三面石山环抱而得名。民国时期称大石头湾,建国至1979年为大鱼大队,1979年将大鱼大队分为大石、鱼山、杨窑三个大队,1983年更名大石村沿用至今。大石村……。 |
据传此地原有一大石头,故名。1951年3月属礼辛区永兴乡;1962年并入礼辛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属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大石乡属大石乡管辖;2015年撤乡改镇属大石镇大石村民委员会至今。大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