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御临河与东河中间,地势较平,现辖是原中坪乡政府所在地,知名度较高,故名中坪。2004年由原二坪村、长石村、光华村合并为中坪村。2009年更名为中坪社区村民委员会,2019年将中坪社区居民委员会改为中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中坪村……。 |
此地原有一场,名中坪,得名。1952年设中坪村,1958年改为中坪大队,1982年更为中坪村,2005年原中坪村、河沟村、吴家庙村、祝寿村合并为中坪村,地名沿用至今。中坪村……。 |
该村六社有一块很大的坪地,为取中道、美好之意得名中坪村。以前名为八角村,2014年命名中坪村,设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中坪村……。 |
以村驻地中坪坝得名中坪村。解放前属红鹿乡第二保,以中心坝得名,成立中坪村,1958年改为中坪区队,1961年改为中坪大队,1984年改为村至今,2009年由中坪村、尖峰村二村合并而成,其名沿用至今。中坪村……。 |
中坪村是重庆市忠县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00233120999。 |
地处上、中,下三坪之间,故名中坪村。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九甲,民国为巫溪县第二区铜罐乡辖地。1958年设中坪大队,1984年改中坪村,成立中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中坪村……。 |
因民国建乡,由当时中寨、毛坪两处的地主豪绅共议,两地各取一字得名中坪。2003年村居建制调整,由原毛坪村和半溪村合并为中坪村,隶属中平乡。该名沿用至今。中坪村……。 |
中坪村委会:在西芹镇驻地西南部9.6千米。辖中坪、后洋仔、桔树湾、乾山、洋头、洋尾、后塘、青窠、坑尾、东山10个自然村。有735户2700人,居民为汉族。明洪武元年(1368)属开平里。清仍之。民国23年属第五区。民国25年属第一区南洲乡。民国30年属西洋乡,称洋山保。1949年属第五区。1952年属西芹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9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640亩,林地面积2300……。 |
红山乡中坪村距乡镇所在地10.5公里,全村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91户,总人口938人,劳力315人,外出务工人员210人,全村有28个党员,其中女党员5人,村两委干部6名,其中村主干3名,村部在第二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修建,但设备功能不全,全村有耕地面积1280亩,林地面积3350亩(其中划拨国有林10000亩,生态林5100亩),农民主要靠种植水稻、烤烟等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作……。 |
因地处柳沟大坪的中部,故名。1980年10月改称柳泉人民公社中坪大队管理委员会。1982年3月撤社建乡成立中坪村民委员会。中坪村……。 |
相传此地处在四面环山的中间位置,且中间位置的地势较为平坦,故称为中坪。1949年石坪保改石坪乡,1958年并入西巩驿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石泉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石泉乡。1983年更名为石泉乡中坪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中坪村……。 |
据《文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以中庙街、姚家坪各取一字得名。相传村内有一庙宇“老倌庙”,以庙宇为名为中庙,建国后改为中坪。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碧口区中庙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碧口区中庙乡辖。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后,今中坪村仍属中庙乡辖。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为碧口公社中坪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为中庙公社中坪大队。1983……。 |
合作化时组建2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中坪高级社,故名。解放前属东坝乡。解放后属东坝区龙潭乡。1952年属东坝区夹河乡。1956年属夹河乡,合作化时组建2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中坪高级社。1958年属羊路公社所辖,名为尖兵大队。1961年分为姜案、新案、国栋、肖案4个大队,属夹河公社。1964年,姜案、新案2个大队合并为中坪大队。1983年改设为中坪村,属夹河乡。中坪村……。 |
该村于1976年由其他乡镇搬迁于此,所处位置在巴子坪的中间,故名。1976年为太石公社中坪大队,1983年2月为太石乡中坪村,1993年12月为太石镇中坪村至今。中坪村……。 |
1958年公社化后属火箭公社秦祁大队,1962年属秦祁公社中坪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为秦祁公社中坪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中坪大队改为中坪村,沿用至今。中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