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高家庄村[7]

高家庄村[7]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高家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高家庄生产大队、高家庄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高家庄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高家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高家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高家庄村村民委员会,简称高家庄村村委会。高家庄村……。
  相传,此地原系高姓财主的庄子地。建村时,沿用村址原意,取名高家庄。1958年8月,设立高家庄村生产大队;1984年5月,撤销高家庄村生产大队,设立高家庄村民委员会。高家庄村……。
  高家庄村,位于万荣县孤峰山东南脚下峨嵋岭上。它北依孤峰、南望条山、东临稷王、西朝后土,古时称南乡。地处两沟相夹、东北、西南走向的一条黄土梁上。其貌宛如二龙戏宝珠,猛虎卧山岗,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它北临杜村、西杨李,南傍陈闫、周家庄,东连汉薛南景村,西靠三埝、漫峪口。全村共四个居民组,总人口1230人,有0员23人。共有耕地面积5000亩,桃、果树面积4000余亩。其中90%以上为水浇地,共有深井七……。
  1948年7月12日汾阳全境解放,至1949年属八区管辖,1950年至1952年属六区管辖,1953年至1957年属南偏城乡管辖,1958年属花果山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南偏城与杨家庄划分后归南偏城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至1984年属南偏城人民公社管辖,设高家庄大队,1984年6月22日全县政社分社,实行乡镇村制时,高家庄大队更名为高家庄村民委员会,到2011年撤乡并镇,将南偏城人民公社并入归……。
  据《灵丘县地名录》记载,该村以前有座龙王庙,庙内有一口清朝的大钟,上边铸有高家庄,故考高家庄,以前叫康家庄,据传此村在明朝就有,后来的高家庄因姓高的先居住而得名高家庄村。1958年属于城关公社,1961年属于高家庄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后属于高家庄乡,设立高家庄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乡并镇后属于武灵镇。自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高家庄村……。
  1949年至1957年为高家庄自然村;1958年至1983年为高家庄大队;1984年为高家庄村委会;2001年1月撤乡并镇,单独保留湍水头镇;2002年7月村组撤并,单独保留高家庄村,属湍水头镇至今。高家庄村……。
  高家庄村是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02101999。
  高家庄村位于临猗县北景乡209国道沿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11个居民组,505户,人口2077人。耕地面积6900亩,以果树种植为主导产业。年人均生活水平5306元。该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工作思路清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广大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狠抓两个文明建设,搞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近年来,高家庄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
  高家庄。位于河西镇西北1.5公里,漳河东侧聚落略呈方形。明代成村(距今600多年),因高姓定居最早,名高家庄,民国时称高庄子,解放后复称原名。全村面积626亩。现有耕地553亩,户数83户,人口325人。街道全部硬化、部分街道美化亮化,建有娱乐健身广场两处、农家书屋,村委办公场所,此村为“五比三创一考评示范村”。……。
  高家庄村是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20117112241。
  高家庄村共有627户,村民2009人,其中农业人口1841人,从业人员840人,党员52人,全村总耕地面积为3500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16514元。主要经济来源为传统农业生产。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积极与村民沟通,召开两委会议,会议通过了着重改善村容村貌的计划。在2009年,村内修复、新建了柏油路1.3公里,总投资达到40万元,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为解决村内幼儿上学问题,新建幼儿园一座……。
  高家庄村地处朝霞街道办西侧,距主城区1公里,村支部书记杨永志、支委杨希恒,村主任杨希恒、村委杨永志。全村19个村民小组,242户,总人口902人,耕地面积1309亩,党员35名。年村集体收入不足两万,村庄环境优美,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内道路通达,水电、雨污管网齐全,亮化、绿化工程完善,环境优雅,村周边也已建成高性能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宜人的农民健身休闲广场等。……。
  高家庄村临近九园线,交通便利,位于方家庄镇沙发生产基地,经济发达。全村共有245户,总人口674口,其中从业人数340口,耕地面积669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264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牛存栏量93头,生猪存栏量80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0元。……。
  以合并村高住村、马家地村各取一字得名。1956年称高住、马家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高住、马家地生产队,1961年称高住、马家地大队,1984年复称高住行政村、马家地行政村,分设村民委员会,属荷地乡,1989年荷地乡改为建制镇,属荷地镇。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仍属荷地镇。2019年5月,高住村、马家地村合并建立高家庄村。高家庄村……。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