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村基本情况 丁山村地处城郊,紧临八公山森林公园,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辖区面积约4.18平方公里,全村7个生产组, 340户人家,人口有近1200人,目前我村劳动力有700多人,主要从事开采山石、就近务工,小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由于我村临近城区,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帮助协调下,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我村孩子都入学在区三小和十三中,少部分在皖淮厂小学就学,就学的条件比较好。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 |
在宋朝时期,丁家山社因地里位置特殊,周边形成一丁字形山岭,居住住二十几户人家,其中居住一大商户丁姓人家,称为丁家山。1983年改设丁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丁山村……。 |
因以丁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坡,故名。1965年撤区并社后为王窑乡人民公社丁山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窑乡丁山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更名为王窑镇丁山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丁山村位于王窑镇东北部,距镇政府4公里。辖区内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全村下辖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42户546人,耕地面积1650亩,主要种植苹果450亩,花椒800亩,其他40……。 |
1958年朱店公社设丁山大队,1960年划属大庄公社,1962年划属刘庙公社,1964年复归大庄公社,1979年属刘庙公社,1983年改称刘庙乡丁山村委会,2004年划属大庄乡,2006年冯湾村委会并入。2016年6月8日撤大庄乡改为大庄镇。丁山村……。 |
丁山村是广西贺州市富川县古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123103999。 |
“丁山”指丁家山,意为此山原为丁姓居民管理,为最高山。1949年属南台区;1955年属铜矿区;1962年为铜矿区殷祖公社一、七大队;1975年为铜矿公社丁山大队、秦庄大队;1984年为殷祖镇丁山村、秦庄村;2002年为殷祖镇丁山村至今。丁山村……。 |
因境内有座山,名丁家山,村以山名,故名丁山村。村域1949年为临湘县五区陆城乡一部分。1950年属临湘六区新设乡。1958年属江南公社新设大队。1961年为陆城公社长岭大队境域。1982年长岭大队更名为丁山大队。1984年丁山大队更名为丁山村,属岳阳市北区陆城乡。1993年析陆城镇置道仁矶镇,丁山村划属道仁矶镇。2016年道仁矶镇与陆城镇合并为陆城镇,丁山村属云溪区陆城镇。村名沿用至今。丁山村……。 |
因丁山村原来有条石板老街,两边商户依汉江河边修建,傍山依水,呈“丁”字形,而得名“丁子山”,简称丁山。后廖家村、丁山村合并取名为丁山村1949年解放初期时属中和乡;1958年为六都寨公社丁山大队;1961年析分为丁山公社丁山大队;1984年为丁山乡丁山村;1995年合并为六都寨镇丁山村;廖家村:1949年解放初期时属朝阳中和乡一保22甲;1961年为丁山公社廖家大队;1984年为丁山乡廖家村;19……。 |
西丁村和汤山村,二村各取一字,为丁山村。有两村永远团结之意。2009年西丁村和汤山村合并,设立丁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丁山村:位于建设路5号。……。 |
1949年前属潢溪乡,一部分属桂林乡,1949年后改为黄桥乡,1956年转为金塔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为潢溪公社丁山大队,1969年同弋桥一部分合并为丁山大队,1971年与弋桥分开,仍为丁山大队。1984年更名为丁山村村民委员会。丁山村……。 |
在丁山附近的村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初均属新建县五区荷溪乡。1954年属永修县八区河西乡。1958年属吴城公社丁山大队。1972年拆分为大同、丁山两个大队。1982年更名丁山村民委员会。特产有大板瓜子。丁山村……。 |
丁姓曾建村于大山上而得名。1958年设立丁山大队,1984年改为丁山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丁山村……。 |
上虞市岭南乡丁山村位于虞南山区,地域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8亩,山林2500多亩。在全市最高峰海拔861米的覆卮山腰,南接嵊州,上有世纪冰川,下有千年梯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至今全村房子都是用石块砌成的,是一个不折不刻的古村落。全村有271人,农户114户,有党员21人,村民代表23个,村民小组6个。丁山村也是岭南乡重要的樱桃产区之一。丁山村所产的优质樱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