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大营村[8]

大营村[8]

  传说某皇帝带领卫队路过此地扎过兵营,故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七管区;同年9月,设立大营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大营管委会。1962年下放管理区,命名为大营大队,又称七大队。1969年9月,更名为大营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大营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大营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大营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大营村村委会。1993年以前归达县地区巴中……。
  大营村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503101999。
  大营村位于大王古庄镇西部,南紧临京滨大道,全村现有441户,1650口人,党员54人,村庄占地800亩,耕地800亩,村内无集体企业,私营企业42家,主要从事饭店行业。目前村集体固定经济来源为镇财政拨款,年约740万元;年支出一般720万元,主要用途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水电灌溉费用等。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主要依靠园区周边企业内工作及个体经营店铺。……。
  2000年8月得名。解放初属鹤庆县第四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松桂公社石洞管理区,1963年撤公社改区,为松桂区石洞小公社,1970年撤区改社,为松桂公社石洞大队,1982年,将县内名称相同的5个生产队进行了更名,石洞大队更名为大营大队。1984年4月撤社改区建小乡,大队改为乡,为松桂区大营乡,1988年初,全县开展区乡体制改革,撤区建乡,原小乡改为村公所,为松桂乡大营村公所,2000年改革……。
  清朝年间,此地曾扎营自卫,得名大营。1951年为靖安区七村;1953年属靖安区,称大营乡;1958年属靖安人民公社,称大营管理区;1962年属靖安区,称大营公社;1963年属前进人民公社,称立新大队;1978年属靖安区,称大营大队;1984年属靖安区,称大营乡;1988年属青岗岭回族彝族乡,称大营行政村;2000年属青岗岭回族彝族乡,称大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大营村……。
  古代屯驻军此地,相近有三个大村,统称大营。村委会因此得名。1954年从凤仪县划归弥渡县,属二区称大营乡,1956年建为大营古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大营古城管理区,1961年称大营古城大队,1963年属红岩区称大营人民公社,1970年属红岩人民公社称大营大队,1984年属红岩区称大营乡,1988年属红岩乡称大营村公所,2000年撤乡设镇属红岩镇称大营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大……。
  建国前为钟山乡,1950年为鸡山区大营行政村,1953年为大营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0年为大队,1962年为小公社,1966年改为大营公社永红大队,1969年恢复大营大队,1984年改为大营区大营乡,1988年改为大营村公所,2000年改为大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大营村……。
  因其驻地位于大营村内,原白族语言称:“岛你招”,“岛你”:大营,“招”村庄,意为大营庄,故而得名。解放初属禾甸,1956年设大营区公所,1958年设大营公社,1970年设大营大队,1984年设大营彝族乡、大营村公所,2002年设大营村委会,2008年设大营社区村委会至今。大营村……。
  解放初,为大营区公所。1956年为大营大队。1958年为大营公社。1970年为大营大队。1984年为洱源县江尾区大营乡。1987年为洱源县江尾乡大营村公所。2000年为洱源县江尾镇大营村民委员会。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为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大营村……。
  因清咸丰年间,民族矛盾激化,苗民起兵,汉民为防不测,垒营防御,得名大营上,1961年设公社时简化为大营,得名大营。1951年命名为大营乡;1969年更名为大营管理区;1978年更名为大营大队;1984年更名为大营乡;1989年更名为大营村公所;2000年村更名为大营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大营村……。
  明沐国公带兵来驻扎该村时,有六个村,因该村扎营较大,故名大营。1949年前属通海屯乡辖;1952年成立大营;1956年为大营高级社;1958年为大营管理区;1964年称大营公社;1969年名大营大队;1985年称大营乡;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称大营行政村;1999年11月村级体制改革称大营村民委员会至今。大营村……。
  大营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面,过去为防匪患,曾在村子周围修筑营垒,故名大营。1949年前属得禄乡,1950年至1957年属十区为火米乡,1958年至1960年属龙潭公社为大营管理区,1961年至1963年属龙潭区得禄公社大营管理区,1963年至1969年属龙潭区为大营公社,1970年至1983年属龙潭公社为大营大队,1984年至1987年属得禄区大营乡,1988年属得禄乡大营村公所,2000年至今属……。
  1950年为一六街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为大营管理区,1964年改为大营大队,1984年改为大营乡,1989年改为大营办事处,2000年村改后为大营村民委员会,2006年一六街乡并八街镇后归八街镇管辖至今。大营村……。
  1950年前为晋宁县永宁乡第三保,1953年设大营乡,1961年至1983年先后改为大队、行政村,1984年改为大营乡,1988年改为办事处,2000年3月1日改为村民委员会至今。大营村……。
  以原驻地大营得名。明代“屯田制”中设营,因人多户多,居住集中,故名大营。现驻地文开,故名。解放前为文井区所辖;1950年为大营村政府;1953年改为大营乡;1958年改为大营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营小公社;1968年改为大营大队;1984年改为大营乡;1987年改为大营办事处;2000年改为大营村委会至今。大营村……。
更多资料
閺冨懏鐖堕幖婊呭偍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