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大营村

大营村

  大营村位于大营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北依合徐高速,南临澥河之水,东与镇东村隔沟相望,西与镇西村、濉溪县接壤。集市位于村中心,由原来的大营村、张集村、张楼村合并,辖14个自然庄,26个村民小组。我村现有党员186名,下设两个党支部。面积约8.8平方公里,人口7008人,拥有劳动力3435人,其中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100人,务工收入达700万元左右。 我村交通十分便利,通讯条件良好,境内公路……。
  大营村位于包集至高庄路边上,交通便捷。全村由10个自然庄,26个村民组组成,总人口2574人,549户,有耕地面积4211亩,有村干部6人,党员47名。该村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种植为主。大营村群众勤劳、善良,有吃苦精神,有奋斗精神。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去年,成功将前营组村庄进行土地复垦,置换良田100多亩,受益群众70多户。……。
  大营村:位于潞城镇东南5公里处。……。
  大营村:位于北上坡村东南侧。……。
  大营村:位于火烧营村东侧。……。
  1949初红军解放兰州前,解放军部队从会宁行军至此地驻扎过兵营,从此大营村地名由此而来。负责本村村务管理,贵而得名大营村民委员会。1949初红军解放兰州前,解放军部队从会宁行军至此地驻扎过兵营,从此大营村地名由此而来。1958年与新集、石峡湾合并为葛家岔公社。1961年新集乡、石峡湾乡划出,大营属葛家岔乡管辖,故称大营大队。1983年改为葛家岔乡,辖属大营村沿用至今。大营村……。
  清时属金县金川里,民国十六年(1927)属榆中县第一区,1949年8月属榆中县栖云区卧牛乡,1983年4月属榆中县城关乡,1983年5月属榆中县城关镇,同年成立大营村村委会,后一直使用此名至今。大营村……。
  以明清时所设兵营得名。因明、清时在村子周围设有上营、下营、大营、小营、好水营五大兵营,此处为大营,故名。1958年为大营生产队,1961年为大麦沟大队,1980年与大麦沟分设为大营大队,1983年2月为上营乡大营村至今。大营村……。
  历史上因发生战争,该村驻扎士兵,并安营扎寨,故命名为大营村。1958年土地改革时为大营乡,1962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80年恢复大营原称,1983年由大营生产大队改称大营村民委员会。大营村……。
  据老人口述,大营村因有一个大埠子,能住一个营的人,所以就起名大营村。大营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陇川乡,1983年改乡名为寺子川乡大营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营村……。
  因此地有军队曾在此扎营,村委会设在大营,故名。大营村委会位于瑶安瑶族乡西面,距乡政府约2公里,人口1217人,耕地面积504亩,办事处设在上S114公路旁,交通便利。全村耕地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后,大营村委会粮林结合,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和柑桔等名优水果,效果较好。全村辖1条自然村。……。
  据《刘氏族谱》载:刘姓始祖华全,授中卫军都府,拨下屯,立营于灌阳下乡,名其营为大营。1948年称大营村,属碧营乡。1952年改乡,属灌阳县第五区。1955年属水车区。1958年改大队,属水车公社。1962年改公社,属水车区。1968年复改大队,属水车公社。1984年改村并成立大营村民委员会,属水车乡。1987年改大营村公所。1995年恢复为大营村民委员会。2017年属水车镇。2020年根据民政部基……。
  大营,传太平天国时有两支太平军在此安营扎寨,故名。1934年属栗木乡公所管辖。1958年成立大营大队。1984年称大营村委会。1987年称村公所。1995年称大营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大营村……。
  大营村基本情况1 、地理位置大营村位于乐治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 13公里,距纳雍县城 28公里。全村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610 米。2 、气候条件大营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 ,年降雨量1200 毫米,无霜期 285 天,年日照数 1836小时,≥ 10 ℃ 年有效积温 4867℃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3 、行政区域全村辖 13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全村总人口44……。
  大营村委会驻皮匠湾,现辖蒙家寨、谢家寨、皮匠湾、煤洞寨、梨园5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304户1096人,有汉、布依等民族,耕地面积498.49亩,其中田250亩,全村用电照明,村寨通乡村公路。--人口总数:1096人 农业人口:974人非农业人口:122人--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49亩--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发展口号:--所辖村:蒙家寨,谢家寨,皮匠湾,煤洞寨,梨园生产总值……。
更多资料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