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社建村时原麻口镇所在区域为该地经济中心,因其位于平川入口处而被定为川口。故而得名川口村村民委员会。1961年5月,管理区改建公社,称为川口村,设立川口村大队;1983年为川口村村民委员会,自此一直沿用,2017年8月7日撤乡设镇,属陇山镇至今。川口村……。 |
川口村认古为雷家人、何家人,后经沈家老经此村口,用三斗金子买了此村,后经发展的名沈家庄,在1958年改名川口村。川口村1953年至1958年归礼县祁山管辖,1960年归西和县长道镇管辖,期间1960年至1978年和宁家村为同一生产大队,后来为川口村。川口村……。 |
地形在村庄西北均为平川,村庄地处南山脚下,村庄南面为山谷,故命名为川口村,因村委会坐落于川口村,故名。1982年以前曾属大滩大队川口生产队。1982年以后正式设立川口村,沿用至今。川口村……。 |
川口是兴隆乡最为广阔、平坦的地方,又因其位于平川的最前面,故而称之为川口村。1959年为川口生产大队属兴隆公社,下设8个生产队驻川口,1983人民公社改称乡,名为兴隆乡川口村并延续至今。川口村……。 |
因辖“三川五庄”即地处红丰,榆树庄,后长川三川之口,故名。1950年属皋兰县北山区川口乡,1958年划归白银市,属王岘公社川口大队,1962年属强湾公社川口大队,1964年又划归皋兰县,仍为强湾公社川口大队,1985年白银市成立,同年划归白银区,名为川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川口村……。 |
因是郭家山进入川区的入口处,故命名为川口村民委员会。1957年归牌楼社管辖;1976年从牌楼大队分出川口大队,归西川公社管辖;1983年12月,川口大队更名为川口村委会,归西川乡政府管辖;西川镇川口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川口村地处镇政府南部,距镇政府1公里,有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15户,1111人,其中劳动力685人,2022年已输转劳动力259人。耕地面积793亩,其中果园面积476亩。村上主要收……。 |
汉朝时这儿是一片森林,部队在森林中砍伐出一条道路,名为川口,后逐渐有人到此定居。据查,以驻地川口自然村命名,1958年始建川口大队,属川口、古城大队,1961年川口划入马河大队,属马河、古城大队,1965年由马河大队分出恢复原川口大队,属川口、古城大队,1978年由古城大队分出上岔大队,为川口、上岔大队,1983年改为川口、糜地岔村,2005年川口村与糜地岔村合并为川口村,至今为川口村。川口村……。 |
因村落地处刘李河汇入洪河的川口地带,故名。史载,更始三年(25年),“前(指王莽)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婴”,在方望及弓林辅佐下于古临泾县城(川口)登基称帝。民国称川口,属屯字镇;1949年8月称川口,属屯字区疙瘩王乡(11乡),1956年属屯字区曙光乡;1958年称川口生产大队,属屯字人民公社,1966年属曙光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称川口村,成立川口村村民委员会,属曙光乡人民政府管辖;2004年9……。 |
因位于过河川交达溪河川的出口,故名。1949年归川口乡管辖,1958年成立川口大队。1983年撤生产大队设川口村民委员会,属新集乡;2004年撤新集乡并入百里乡;2016年撤乡设镇,属百里镇。川口村……。 |
因村建在刘碑川东北出口处而定名。明属大冶保。清属大冶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四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六区。1958年,曾为前进人民公社川口大队,后定名为大冶人民公社川口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六区。1962年撤区恢复公社,为大冶人民公社川口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大冶乡川口村村民委员会。1993年撤乡置……。 |
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山与川的交口而得名。解放初期属川口区。1956年1月属川口乡。1958年8月成立川口生产大队,属川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乡,改为村民委员会,属川口乡至今。川口村……。 |
川口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花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422107220。 |
1983年由彭阳县人民政府审批成立。1983年由川口生产大队更名为川口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由原川口乡川口村村民委员会变更为现古城镇川口村村民委员会。川口村……。 |
公社化时为川口大队属兴隆公社,1985年改为川口村委会,2003年根据宁政函【2003】134文件属兴隆镇,地名沿用至今。川口村……。 |
《碾伯所志》有“上川在所指东南,即上川口之川,入湟水,”此志将巴州沟河称上川,隆治沟河称下川,顾名思义,因地处上川之口处,故叫上川口,现在习惯上称川口。1955年前为东街和旧城街,1956年合作化时为民主和解放社。1958年改为民主大队和解放大队。1965年合并为川口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川口行政村,后设川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川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