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内早年间设有“长宁驿”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驿站,此地经济发达,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故名。1949年前属陕西省陇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长宁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为长宁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长宁村……。 |
长宁村是由原长宁、龙河两村2011合并而成,地处周山镇政府的东部,东、北与临泽镇相接交界,南与龙胜村接壤,西、南两面与本镇龙胜、龙华、志光相邻。全村社会总面积12800亩,其中:耕地面积7900亩,主要经营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土地经营、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2013年全村实现总产值1806.43万元,人均纯收入15626元。 一、组织结构 全村共有在册党员136名,成立党总支、……。 |
意即长久安宁,历求和谐之村民委员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分属杜市、上点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属长宁、雷埠乡。1950年,杜市建立乡政权,下辖为长宁乡,1958年境域为桥东公社,又叫南岸大队,1961年设区分社,境域划分为横岗公社,仍叫南岸大队,1968年并入口前大队。1972年从口前大队分出复为南岸大队。1983年因重名更名为长宁大队。1984年恢复乡政权,南岸改名为长宁村委会,……。 |
长宁村位于青海省宁张公路20公里处,属青海东部河湟谷地,日照光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是适应农耕、人居的好地方。长宁村是长宁镇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西宁20公里、距县城15公里、北邻王家庄、西邻景阳镇小寨村、南邻新寨村、下严村,东以北川河为界,宁张公路、宁大铁路经长宁村东西两侧、大湟公路贯穿于村中心,长宁堡火车站距村中心500米、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长宁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704户共3014人……。 |
1958年设立长宁大队、雷家庄大队,1984年改制为长宁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雷家庄村村民委员会、长宁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长宁村村民委员会。长宁村……。 |
清康熙二十一年《黎城县志》载:“长宁”。地处壶口关之西。相传,因人们厌恶战祸,期望得到一个长久安宁的环境,取名长宁。公元1821年,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登基之后,为避其讳,改称长凝。清光绪六年《黎城县续志》载:“长凝村”。近代又复名长宁。因村委会住此,故名。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长宁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长宁生产大队,长宁大队。1968年,更名为长宁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 |
长宁村位于永济市栲栳镇以北6公里处,东邻永临路,西邻临猗县杨杏村,南邻姚村,北邻临猗县冯留村,是个小型农村。共有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72户,共653人。党员23人,耕地面积1832亩。人均年收入7000余元。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外出务工几种徐径,常年种植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棉花、芦笋等,经济林木有桃子、苹果、柿子等,其中以桃子和苹果为主,全村共有桃子种植户82户,约600亩……。 |
建村时,群众希望能远离战争,家家户户能过上长久、安宁的生活而得名。解放前叫长宁村,公社化时期改名为长牛大队,1982年后改名为长宁村后一直沿用至今。长宁村……。 |
长宁村地处新市镇东部,东靠孝德镇大慰村,南靠本镇鲁安村,西靠本镇东新村,北靠本镇石虎村和孝德桐麻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55户,总人口2187人,劳动力153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10人,耕地面积3010亩,村组集体固定资产180万元,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300元,全村电力、通讯畅通,村道硬化6公里,新型合作医疗站一个,医生4名,党员78人,村民代表58……。 |
杨村桥镇长宁村位于杨村桥镇西北山区,地理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和谐山村。长宁村面积114368㎡,林地面积20000余亩,耕地面积1000余亩,河流2条、水库3座,辖8个自然村,465户,总人口1456人。长宁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现有在册党员78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38人。由于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民经济主要依靠外出种植草莓以及外出打工相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