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人在此村最高山峰见有白马直飞而上山顶一岩洞中消失,故此山命名为白马山,后有人在此岩洞建一寺庙,取名白马寺,而山下此村亦随之取名为白马山村。清朝时期,隶属善政巡司署;民国时期,隶属博罗县第九区智勇乡;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博罗县四区横河乡;1958年10月,隶属博罗县横河公社;1960年10月,成立白马山林场,隶属横河公社,1983年称博罗县横河区白马山乡,1986年称博罗县横河镇白马山管理区,……。 |
白马山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502103221。 |
白马山村概况关于白马山村名的由来,曾有一番趣闻。据说在武战崚北首田岩有一石坟,说是杨四将军与敌作战,牺牲后葬于此。右侧山塝是其部将焦赞坟,又名焦赞塝。杨四将军殉国后,他的一匹白马跑到田畈吃庄稼,被人们撵到田畈中间一石山的石洞里,随后石门自闭,白马不见了。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姓寇的大户,在今杨楼村民组的西南方向买下一大片稻田,稻田中有一座用许多层石板叠起的小石山。每到稻谷成熟的季节,夜晚子时时分就有一……。 |
“白马山”,因传说曾有一只白马出没而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六有都辖治。民国时期属丰庆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5年,属涌泉区所辖。1956年10月随涌泉区并入九集区。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九集公社“先进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80年,时称“先进大队”。1981年8月先进大队更名为白马山大队。1……。 |
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50年为新集乡;1954年组成8个互助组;1955年由互助组上升为新合三、四、五、六社和群力四社;1957年合并为新合第三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新集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柏林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白马山大队,属柏林人民公社;1984年改白马山村,设白马……。 |
自十堰城区西去20公里,位于张湾区白马村境内的白马山景区,融雄、奇、险、秀、幽为一体,同时饱含浓厚的文化底蕴。景区入口与十天高速公路、316国道相连,交通便捷,素有十堰“后花园”之美誉。自黄龙水库大坝乘船约30分钟,渐入山谷深处。下船沿溪上行,但见两岸山峰雄伟,树郁林葱,脚下深潭清澈见底,水可照人。通过仅容一人的龙门,面前是一片开阔的天然浴场,相传为神仙沐浴之地。再前寻,过仙门关,见10余米高瀑布……。 |
据传元末明初,陈友谅的三女一子被朱元璋之兵追赶,三个女子倒骑白马退步上山顶,隐居顶山堂石洞中。天降蟠桃得以成仙,尔后受百姓敬奉,解邪除病,便将此山命名为白马山,村委会故以此为名。1949年解放初期时属林家溪村政府;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白马山牧场;1984年撤社设乡时为白马山村委员会至今。白马山村……。 |
钱清镇白马山村位于镇西南部,离集镇约1.5公里,104国道南复线横穿村中,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全村四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农户709户,人口2331人。全村耕地1410亩,山林779亩,水域350亩,有个私企业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拥有纺织、五金、塑料、绣花、加弹、植绒等。白马山村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省级小康体育村、省老年星光之家、一级文化村、县绿色生态村、县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