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
沙岗村位于小楼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15公里,距离增城市区26公里。村两委干部6人,村党支部党员54人,辖区内有7个经济合作社,439户,人口2023人,其中外出1200人,常住人口823人;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919亩,林地面积8378亩,鱼塘270亩。村内有二龙河、福正公路、广河高速等,交通方便。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2007年引入百合花的种植,目前面积达到3……。 |
南岗村是朱村街辖区内一条行政村,位于增城市朱村街中部,地处广汕公路两旁,面积10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2250人,外来人口800多人,耕地面积约3500亩,其中水田2650亩,农民人均收入约5100元/年。南岗村东临至盈园威华分界,南面为朱村街南岗工业园,西面至朱村深坑河为界,北面为农业生态、种植、休闲地带。现时到村投资开办各类企业多达40多间,南岗村辖区内有知名的先科农业、松田大学、盈园旅游、荔……。 |
岳村村位于增城市正果镇北部山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境内有增江河较长的江岸线,面积约5.5平方公里,有13条自然村,村落分布比较零散,总人口2389人,499户。本村一直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人均年收入为2150元,与人均收入6000元的分水线差距还是很大,属于较为贫困型的村庄。今后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积极发展旅游业,全面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努力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文明新农村……。 |
石滩镇下围村位于石滩镇东南面,南临东江河,与东莞市石碣镇隔江相望,东与龙地村及博罗县石湾镇毗邻,西接土江村,北邻上塘村,紧水河从村东穿流而过。下围村有700多年的历史,现今占地约8平方公里,有9个合作社,598户,2070人,人均耕地面积0.3亩,全村700多亩耕地基本上都出租给外地人耕种。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打工、自主创业以及村集体每年的分红。下围村集体土地全部由村经济联合社管理,合作社没有土地支……。 |
棠厦村辖内面积有约1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700多亩,村户籍人口有3650人,其中:农业人口有3650人,共662户,流动人口31人。村辖内有21个自然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独立核算的经济小组有2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万元,村民的年收入有7000元,村的主要经济支柱是以种养为主。近年来,村委会坚持科学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一是投资三十万发展农业生产,建成了数十个大棚蔬菜种……。 |
沙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北部,距镇中心约3公里,北面紧临珠江,面积约6.77平方公里。规划中的南大干线东西向横穿沙亭村,石化大道则在村中部南北向贯穿,但现状交通系统不完善。沙亭村由12个生产队组成,常住人口2640人,外来人口约800人。村内环境舒适、乡风淳朴、是典型水乡村落。本村现以农业为主,是花卉生产专业村,花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来,村投入资金改善民生建设,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广州国际……。 |
镇湖村位于人和镇的南边,机场高速公路和江人路旁。全村总面积为3.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124亩,辖内有13个经济合作社。2009年末本地户籍人口3416人,其中农业人口2586人。是年,村全年工农业总收入14955万元,比2008年增长5%;人均收入为11271元,比2008年增长5%;村现有厂房4家,厂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治安投入13.63万元,教育投入0.68万元,卫生投入11.24万元,……。 |
明朝时叶姓人家从南海县朗心村迁来,当时已有谭姓人氏在此居住。因谭姓人多,叶姓人少,叶姓人多靠近河涌边聚居,故人们称此地为叶边。明朝时期建村。1949年前称番禺县第九区同高乡叶边村;1951年称同中乡,后改为叶龙岗乡;1957年改为广州市郊区江村人民公社叶边乡;1958年改为江村人民公社叶边大队;1960年改为叶边乡;1961年小塘乡与叶边乡合并,称为小塘大队;1978年从小塘大队分出复称叶边大队;……。 |
马岭村位于狮岭镇的西部,辖区面积有4.26平方公里,耕地547亩,其中水田386亩,属下有6个经济社10自然村,交通要道有山前旅游大道,在村北面通过。村常住人口有3100人,住户有930多户,主要姓氏有:黄、王、杨、谢、李、冯、邓、宋等姓氏,主要经济以工业、农业为主,村民以收入来源以加工手工业、小五金等渠道。……。 |
狮前村会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东北面,面积约9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75人,是花东镇最偏远的村委会。狮前村委会距离市区40公里,离花东镇政府17公里,只有一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狮前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农家乐休闲游玩形式,增加村民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年发展探索,逐步形成水田种植水稻、花生,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养殖鸡、鹅、鸭、花卉种植的发……。 |
南村位于花山镇北2公里处,交通便利,因地处花山之南,故名南村。南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年平均气温21.7℃,气候温和湿润,光热充足,气候宜人,是种、养业的优秀基地。南村共有13个经济社,共有老屋、旦家、散庄、洪茂庄、园仔和石下6个自然村。2009年末总人口为1938人,流动人口520人。南村有54.2%劳动力外出打工及经商,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25万元,农业总产值3800万元,以花卉……。 |
因村旁有草场和骆溪,骆与“洛”谐音,故名。1956年成立东南、联明、洛场三个高级农业社,1958年各用原名改为大队,1960年合并为一大队,以洛场命名。1983年撤销队制,设立洛场乡。1987年1月,成立洛场村委会,隶属花山区公所。1987年3月,隶属花山镇人民政府。并沿用至今。洛场……。 |
附近有座狮子山,解放前称狮洞,1958年改称狮民,取狮洞人民之意。1955-1957年与新开田村(属北兴镇)合并为乡,叫狮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改称狮民(狮洞人民之意)。1959年至1960年成立狮民大队,1983年取消队制,建立狮民乡。1987年1月,成立狮民村委会,隶属花山区公所。1987年3月,隶属花山镇人民政府。并沿用至今。狮民村……。 |
因位于花城圩内,故名。康熙二十四年(1685)花县建立,县治设在平岭村(今花城)。1946年7月,花城设乡。1949年10月下旬,花县人民政府成立于花城。1958年,叫东安大队,60年与新庄大队合并,后改为“花城”。1987年1月,成立花城村委会,隶属花山区公所。1987年3月,隶属花山镇人民政府。并沿用至今。花城村……。 |
铁山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中部,由铁山二十个生产队组成;本次规划范围为铁山村村域范围,东面与南村相连,南临永明村,西靠五星村,北接儒林村和石林村,村域总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共设有20个经济社,2009年末总人口为2842人。村内水网主要集中在西侧铁山河沿线的鱼塘和东侧铁山一队周边的鱼塘为主,村内水域用地面积约38.67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11.62%。铁山村目前没有村办企业,村民主要就业渠道……。 |